||
工信部联公司〔2018〕24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小公司主管部门、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国资委: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对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发〔2018〕32号)提出的实施大中小公司融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制定《促进大中小公司融通发展叁年行动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财政部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2018年11月21日
促进大中小公司融通发展叁年行动计划
大中小公司融通发展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为中小公司发展创造更好条件、推动中小公司创新发展的决策部署,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大公司创新转型、提升中小公司专业化能力的重要手段。为营造大中小公司融通发展产业生态,鼓励大中小公司创新组织模式、重构创新模式、变革生产模式、优化商业模式,进一步推动大中小公司融通发展,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构建大公司与中小公司协同创新、共享资源、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为目标,着力挖掘和推广融通发展模式。通过夯实融通载体、完善融通环境,发挥大公司引领支撑作用,提高中小公司专业化水平,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支撑制造业创新,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用叁年时间,总结推广一批融通发展模式,引领制造业融通发展迈上新台阶;支持不少于50个实体园区打造大中小公司融通发展特色载体;围绕要素汇聚、能力开放、模式创新、区域合作等领域培育一批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项目;构建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叁大功能体系;培育6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和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公司。到2021年,形成大公司带动中小公司发展,中小公司为大公司注入活力的融通发展新格局。
二、主要行动
行动一:挖掘和推广融通发展模式
聚焦重点行业领域,围绕供应链整合、创新能力共享、数据应用等当前产业发展关键环节,推广资源开放、能力共享等协同机制,为建设融通发展生态提供有益指引和参考。
(一)深化基于供应链协同的融通模式
构建大中小公司深度协同、融通发展的新型产业组织模式,提高供应链运行效率。发挥龙头骨干对供应链的引领带动作用,在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形成10个左右带动能力突出、资源整合水平高、特色鲜明的大公司。推动建立联合培训、标准共享的协同管理体系;打造多方共赢、可持续发展的供应体系,带动上下游中小公司协同发展。
(二)推动基于创新能力共享的融通模式
打造产研对接的新型产业创新模式,提高产业创新效率,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10个左右创新引领效应明显的平台,发挥平台对各类创新能力的集聚整合作用。鼓励大公司建立开放式产业创新平台,畅通创新能力对接转化渠道,实现大中小公司之间多维度、多触点的创新能力共享、创新成果转化和品牌协同,引领以平台赋能产业创新的融通发展模式。围绕要素汇聚、能力开放、模式创新、区域合作等领域,培育一批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项目,促进平台成为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跨界融通的重要载体。
(叁)推广基于数据驱动的融通模式
加速构建数据协同共享的产业数字化发展生态,提高中小公司获取数据、应用数据的能力,推动中小公司数字化转型。鼓励公司进一步完善数据平台建设,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领域形成10个左右数据规模大、集聚能力强的公司。集成具有较好数据服务基础的中小公司,支持中小公司依托平台对外提供服务,通过共享平台计算能力和数据资源,扩大数据规模,强化中小公司品牌影响力。鼓励平台为中小公司提供数字化系统解决方案,支撑中小公司智能制造,引领行业数字化转型。
(四)打造基于产业生态的融通模式
选择10个左右创新资源集聚、产业生态完善、协作配套良好的地区,推动基于融通模式的区域产业生态。鼓励建立龙头骨干带动的专业化配套集群。探索建立产学研协同区域创新网络,推动大中小公司针对产业、区域的共性技术需求展开联合攻关,加快共性技术研发和应用。打通区域内外公司信息链和资金链,加速区域内外大中小公司创新能力、生产能力、市场能力的有效对接,推动资源能力的跨行业、跨区域融合互补,提升产业协同效率。强化品牌意识,制定区域品牌发展战略,探索共建共享区域品牌的路径和方式,促进公司品牌与区域品牌互动发展。
行动二:发挥大公司引领支撑作用
鼓励大公司利用“互联网+”等手段,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大中小公司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的新型产业创新生态,促进生产制造领域共享经济新模式新业态发展,重构产业组织模式,推动中小公司高质量发展,降低自身创新转型成本,形成融通发展的格局。
(五)推动生产要素共享
支持制造业龙头公司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分享制造平台,有效对接大公司闲置资源和中小公司闲置产能,推动制造能力的集成整合、在线共享和优化配置。鼓励大公司为中小公司提供一揽子的信息支持,包括上游产物供给、下游产物需求、产物质量及流程标准,提高全链条生产效率。推进工业强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等专项行动,推动制造业龙头公司深化工业云、工业大数据等技术的集成应用,实现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六)促进创新资源开放
鼓励大公司联合科研机构建设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向中小公司提供科研基础设施及大型科研仪器,降低中小公司创新成本。鼓励大公司带动中小公司共同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协同创新机制,提高创新转化效率。鼓励国有公司探索以子公司等形式设立创新创业平台,促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创新创业深度融合。
(七)提供资金人才支持
鼓励大公司发展供应链金融,开展订单和应收账款融资、仓储金融等服务,帮助上下游中小供应商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推动大公司以股权投资、股权质押融资等形式向中小公司提供专业金融服务。推动大公司与中小公司通过建立人才工作站、合作开发项目等方式开展人才培养使用的全方位合作。
行动叁:提升中小公司专业化能力
推动中小公司“专精特新”发展,培育600家细分领域专业化“小巨人”和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公司;开展“互联网+小微公司”行动,提高中小公司信息化应用水平。
(八)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
以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等为重点,在各地认定的“专精特新”中小公司中,培育主营业务突出、竞争能力强、成长性好、专注于细分市场、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引导成长为制造业单项冠军。鼓励中小公司以专业化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方式与大公司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九)实施“互联网+小微公司”计划
实施中小公司信息化推进工程,推动大型信息化服务商提供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应用。推广适合中小公司需求的信息化产物和服务,提高中小公司信息化应用水平。鼓励各地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中小公司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依托云平台构建多层次中小公司服务体系。推动实施中小公司智能化改造专项行动,加强中小公司在产物研发、生产组织、经营管理、安全保障等环节对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
行动四:建设融通发展平台载体
提升载体平台融通发展支撑能力,支持不少于50个实体园区打造大中小公司融通发展特色载体;建设500家国家中小公司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300家国家小型微型公司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
(十)建设大中小公司融通型特色载体
依托特色载体打造大中小公司融通发展的新型产业创新生态。支持实体园区打造大中小公司融通发展特色载体,引导行业龙头公司发挥在资本、品牌和产供销体系方面的优势,打造有特色的孵化载体,开放共享资源和能力,推动大中小公司在创新创意、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物资采购、市场营销、资金融通等方面相互合作,形成大中小公司协同共赢格局。
(十一)提升平台融通发展支撑能力
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叁大功能体系,增强工业互联网产业供给能力;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引导培育若干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和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区域的公司级平台;推动建设工业互联网安全公共服务平台,面向广大中小公司提供网络安全技术支持服务。发挥国家中小公司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国家小型微型公司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等平台的资源整合和对接能力,畅通大中小公司融通发展渠道。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为大中小公司提供“信易贷”等创新信用产物和服务。
行动五:优化融通发展环境
进一步夯实网络基础、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服务体系、深化对外合作,打造有利于大中小公司融通发展的环境和机制,释放融通发展活力。
(十二)夯实网络基础
发挥互联网对融通发展的支撑作用。提升网络速率、降低资费水平,继续推进连接中小公司的专线建设。加快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扩大网络的覆盖范围,优化升级国家骨干网络,为实现产业链各环节的互联与数据顺畅流通提供保障。打造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加快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建设,组织实施工业公司内网、工业公司外网和标识解析体系的改造升级。
(十叁)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服务体系
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对公司创新的引导作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创新成果利用效率。推动建立大中小公司共创、共有、共享知识产权激励机制,提升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效率。加快推进中小公司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试点城市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知识产权保护能力、降低公司维权成本。
(十四)深化对外合作
鼓励中小公司参与“一带一路”投资贸易合作,在大型跨境电商的带动下充分利用跨境网络交易平台进行跨境产物交易、技术交流、人才流动,融入大型跨国公司的产业供应和产业创新体系。依托中德、中欧等中外中小公司合作区和合作交流平台,围绕绿色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开展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和跨境撮合,吸引高端制造业、境外原创技术孵化落地,推动龙头公司延伸产业链,带动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融入全球价值链,促进单项冠军公司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积极参与国际产业竞争。
叁、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
建立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财政、国资等跨部门协调联动工作机制,调动行业组织、产业联盟和智库形成合力,统筹协调融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重大政策和重大工程,动态跟踪、宣传推广融通发展新模式。各级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推进方案,明确任务分工,加强分类指导,保障顺利实施。要依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等优势资源,加快模式案例总结和经验推广。
(二)营造公平市场环境
进一步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落实中小公司与大型公司平等市场主体地位。清理制约人才、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障碍。规范市场主体交易行为,推动开展大公司拖欠中小公司资金调查工作,并清理以政府、大公司为源头的资金拖欠。落实政府采购支持中小公司发展,政府机构应预留本部门年度采购预算总额30%以上面向中小公司,其中预留给小型和微型公司的比例不低于60%(中小公司无法提供的商品和服务除外)。鼓励大型公司与中小公司组成联合体共同参加政府采购,联合体中约定小型、微型公司的协议合同金额占到联合体协议合同总金额30%以上的,可给予联合体2%-3%的价格扣除。推进政府采购信用担保试点,鼓励为小型微型公司参与政府采购提供履约担保和融资担保等服务,营造融通发展良好外部环境。
(叁)加大财政支持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通过中小公司发展专项资金、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中小公司发展基金等,拉动各类产业基金、社会资本,引导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支持大中小公司融通发展。中央财政连续叁年支持实体经济开发区打造大中小公司融通型特色载体,有条件的地方可专门安排资金予以支持,促进涌现更多创新创业公司并不断扩大集聚效应,加快形成“产业创新+孵化”的共生共赢机制。
(四)加大融资支持
各地相关部门建立融通发展重点公司和重点项目的融资信息对接清单,金融机构增加融资供给。鼓励设立各类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引导股权投资机构加大支持。开展小微公司应收账款融资专项行动,充分发挥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等金融基础设施作用,推动供应链核心公司支持小微公司供应商开展应收账款融资。开展中小公司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专利质押融资。
(五)加强宣传推广
组织宣传大中小公司融通发展典型案例,加大对各类融通发展模式、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制造业单项冠军和平台载体的宣传力度。举办大中小公司融通发展模式交流,引导公司树立融通发展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