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是国家发改委在近日发布的《对于做好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中废旧设备规范回收利用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的一项要求。
循环经济是否只是单纯的回收再利用?循环与可持续有何区别?在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底层理念之下,我们又应如何实现、理解与衡量社会和经济繁荣?
Greenbiz循环议题分析师科瑞·戈德堡(Kori Goldberg)在近期发表的Back to basics: A systems thinker's view on circularity一文中对这三个问题进行了回溯。我们编译了这篇文章,供参考。
正文
问题1:循环与可持续的区别?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这是联合国布伦特兰委员会(United Nations Brundtland Commission,前身为“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在1987年发布的报告中,予以“可持续”(sustainability)的定义。对可持续的追求,通常意味着通过改善现状(例如现行的行业标准或先例事件所代表的基准),来致力于减少人类行为对于人类未来和地球的影响。
人类社会对于可持续的追求自1987年以来一直在增长,但在很多情况下,人们依然认为实现可持续只需要“少做不好的事情”(doing less bad)就足够了。然而,正如GreenBiz集团主席兼联合创始人乔·马克威尔(Joel Makower)所言,“逐步减少对地球的破坏,这个行为本身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荣誉感可言”。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呢?循环(circularity)或许就是答案。
基于循环性的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为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方案。
出于简化表述的原因,人们通常会借助“线性经济”(linear economy)中为人熟知的传统体系“获取—制造—废弃”(take-make-waste)来解释循环经济,并将这两者视为并列关系。然而,这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别:
获取(take)原材料(raw material)—将其制造(make)为产物—产物被废弃(waste)”的线性系统模型,几乎不会考虑到这一过程对环境、社会,甚至经济所产生的外部性;
循环模型的目的,是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系统内各类及各阶段材料(尘补迟别谤颈补濒)的价值在最高水平,并对其进行充分利用。
可持续通常被视为对一个实体的整体实践的补充优化。相比之下,循环需被置于实体行为的核心,以引导该实体在实现盈利目标的同时,助力于解决污染、自然和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气候变化等各类全球性问题。
循环经济模型通常需要对系统框架、商业模式和运营流程进行彻底重建,以此区别于已被广泛使用的线性经济模型。作为循环领域的杰出思想领袖,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为循环经济整理出了三条以设计为驱动(design-driven)的原则:
消除废弃物和污染
产物和材料循环
促进自然再生
此外,其他全球性转变的进展——人类社会向可再生能源的过渡、以负责任的方式获取的可再生材料的稳定供应,等等——也决定了循环经济是否能够取得系统性的成功。
综上所述,循环着重关注的是各类和各阶段资源的循环使用,旨在减少人类对材料的使用和浪费,从而为地球生态的健康提供支持。可持续涵盖了更广泛和普遍的努力,旨在减少各类实体的行为对社会、环境和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
问题2:循环=回收?
循环模型的目的,是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系统内各类及各阶段材料(尘补迟别谤颈补濒)的价值在最高水平,并对其进行充分利用。基于此特征,人们很自然地会认为循环就只等于回收(recycling)而已。虽然这并不一定是一种错误的理解方式,但我们仍需解析一下其中的一些细微差别。
事实上,循环讲究的是材料的重复循环,从这个角度出发,它的确指回收。然而,在如今的大多数语境下,“回收”这一术语通常指的是:将废弃物转化为新产物的工业过程,例如回收用过的塑料包装,通过机械分类、粉碎、清洗和再加工,进而制成新的包装——实际上,这样的回收模式属于循环经济模型中优先级较低的一种策略。
在循环经济模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是反馈回路(feedback loop),产物和材料就是在该反馈回路系统内实现重复循环。
这一反馈回路源于自然界,它能够滋养生态,并提升生态系统的价值。举例来说,经过分解的落叶滋养了微生物,并将营养物质重新输送入土壤,进而被另一种寻找营养物质的植物重新吸收。
在生物循环中,农业中所产生的天然废弃物等可再生材料,可借助堆肥(composting)或厌氧消化(anaerobic digestion)等过程在生物反馈回路系统中实现重复循环。在技术循环中,“再利用(reuse)、修复(repair)和回收(recycle)”的流程链条,使不可通过生物降解的材料得以在经济活动中实现重复循环。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将这样的反馈回路通过“蝴蝶图”进行了更为生动直观的可视化呈现。
模拟自然的反馈回路,为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系统设计一个强有力的反馈回路——这是具有开创性的一项尝试。自工业革命以来,我们一直在建立一个迫使自然适应于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的体系,而不是让人类去适应自然。
无论是时尚行业,还是包装行业,亦或是数码行业,对于如今经济活动中的许多行业而言,相较于大众传统认知中回收再利用策略,更应获得优先考虑和研发的策略应包括:如何提高产物的耐用性;如何创造一种集“共享(蝉丑补谤颈苍驳)、重新利用(谤别蝉耻蝉颈苍驳)、翻新(谤别蹿耻谤产颈蝉丑颈苍驳)和再制造(谤别尘补苍耻蹿补肠迟耻谤颈苍驳)”于一体的新商业模式。
问题3:循环经济的两大信条是“去增长”(degrowth)和“降消耗”(reduced consumption)。在这样的场景下,我们该如何衡量成功?
无论是对于循环经济,还是对于可持续发展而言,这无疑是最难回答的问题之一。为此,我们不如再追问两个问题:增长总是有益的吗?增长是衡量成功的最佳指标吗?
回溯历史,国内生产总值(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如今整个人类社会用以衡量全球和区域经济成功与否的独家指标。但是,如果人类的今世与后代想要在地球上实现繁荣发展,那么我们就必须重新思考“进步”(progress)和“机会”(opportunity)的定义。“健康的经济应该是为了繁荣而不是增长”——这就是“甜甜圈经济学”(Doughnut Economics)的基本信条。
这个可视化模型的名称取自它的外形——甜甜圈。“甜甜圈经济学”理念的创始人凯特·拉沃斯(Kate Raworth)是这样解释这个模型的:“从本质上来说,那就是一对同心圆环。内环下面是社会的基础,那里存在严重的匮乏。外环的外面,是生态天花板,它包含了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关键的地球退化。在这两个环之间是甜甜圈本身,也即我们尽地球之物力、满足人类之需求的空间。”
如今普遍存在的一种误解是,循环经济只是涉及废弃物管理或材料回收。实际上,循环经济是一种有益于且有助于实现经济繁荣的模式,并且其反馈回路的设计能够借助技术材料的修复和生物材料的再生,来帮助繁荣的经济在最大限度上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借助它的力量,人类社会能够在边界内实现更可持续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