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免费无遮挡无码永认

一个关键数据变化,揭示中国碳中和新趋势

来源:环球零碳 2023-02-22 15:56 浏览量:1397

用电量,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

英国知名政经杂志《经济学人》曾推出一个“克强指数”(Li keqiang index),用于评估中国GDP增长的指标。克强指数源于李克强总理2007年任职辽宁省委书记时,喜欢通过耗电量、铁路货运量和贷款发放量三个指标分析当时辽宁省经济状况。

可见,用电量与经济之间的紧密关系是得到业界认可的。

其实,在用电量与骋顿笔增长之间,还有一个概念更直观,那就是“电力消费弹性系数”。这个系数是指一段时间内电力消费增长速度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比值。一般情况这个系数都在1左右。

根据中国电力弹性系数的往年数据,这两个指标通常是数值相似,而且呈现正相关性。骋顿笔增速较快,用电量也会增长较快。

但是,骋顿笔和用电量两者之间,哪个增速更快,却能反映经济结构之间的变化。

最近十多年以来,大多数时间,骋顿笔增速一般快于用电量增速。这反映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重工业的耗电量在下降,用电量较轻的服务业在上升,中国单位骋顿笔的用电量在逐渐下降。

但是,最近叁年,即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又出现了新情况和新变化,即全社会的用电量增长幅度,连续叁年高于骋顿笔的增长幅度。

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1%,骋顿笔同比增幅为2.2%;

2021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0.3%,骋顿笔同比增幅为8.4%;

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6%,骋顿笔同比增幅为3%。

根据《界面新闻》的报道,2012-2019年,中国骋顿笔经济增速逐渐放缓。期间,除2018年较为特殊外,其余年份的电力增速均低于骋顿笔增速,即电力弹性系数小于1。

按照业内共识,2020年和2022年经济增速同比回落,电力弹性系数应小于1。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近叁年用电量增速始终高于骋顿笔增速,即电力弹性系数大于1。

2020年-2022年,刚好是疫情的叁年,同时也是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时期,是电能替代(电能替代煤气、石油、天然气等)和电气化推广的关键年份,这些举措,是否带来了经济和电力增速间关系的新变化?是否意味着中国的经济结构和能源消费模式已有了一定调整?电力弹性系数大于1的趋势是否会持续?

电能替代效果开始逐渐显现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副院长)、党委委员单葆国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认为, 这三年出现电力弹性系数仍大于1的主要原因:一是为恢复经济增长,制造业、基建等部门投资大幅增长;二是国外疫情蔓延导致中国外贸出口保持了高速增长;三是居民生活用电量显著增长,对GDP贡献小。

这种解释,我认为站不住脚,投资和出口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并不是这叁年才突然发力。我更倾向于界面新闻的另一种解释,即在国家大力实施电气化战略的背景下,电力弹性系数大于1,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终端电气化程度的提高。

随着新时期电气化呈现新特征和扩大趋势,这会成为未来的一种常态。

2016年,国家能源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对于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以来,我国在居民采暖、工农业生产制造、交通运输等诸多领域采取以电代煤、以电代油、农村电气化等多种方式推进电能替代工作,“十叁五”时期累计完成替代电量8241亿千瓦时,替代电量已经成为新增用电量的主体。

2017年国家能源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委又联合印发《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北方地区清洁电采暖覆盖率明显提升,截至2020年底,我国北方农村地区实施“煤改电”清洁取暖户数达到1063万户,重点地区的农村清洁取暖率达到71%。

这些政策从发布到落地,逐渐开始出现从量变到质变的结果。

国金证券报告指出,2019-2021年,中国电能替代电量分别为2066千瓦时、2252千瓦时和1891亿千瓦时,分别占当年全社会用电增量的54.3%、78.9%、23.6%。

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近年来电动车行业的高速发展,也拉高了相关用电量。

根据中国电力公司联合会的数据,2022年新能源车整车制造用电量增幅达71.1%,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了38.1%。

电动车的用电量,其实很大一部分显示在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的变化中。2022年是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增长比较快的一年,达到了133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8%,是增长最为迅猛的部门,占全国总用电量的比例也因此提升至15.47%。

电气化水平提高,用电量还将大幅增长

未来,电气化水平肯定会继续提高,这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

电气化是推动各产业清洁低碳转型的重要途径。工业、建筑、交通部门作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领域,具有较为可行的电气化改造前景和路径。

交通领域的电气化,随着电动车和燃料电池的推广,已经举得一定成效。接下来,工业部门需要引导重点碳排放行业实施电气化设备技术改造,建筑部门也需要运用电气设备解决日常用能需求,着力推动供暖方式低碳转型。

电制燃料也是未来用电量的一个新增长点。随着清洁电力制氢技术经济性不断提升,电制燃料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将进一步提升电能替代水平。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预测,2050年、2060年电制氢等电制燃料用电量将分别达到2万亿、2.8万亿千瓦时,占总用电量比重为13%、16%。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在《中国2030年能源电力发展规划研究及2060年展望》中认为,随着中国碳达峰的到来,终端能源消费增长逐年放缓,2030年进入平台期后,电能在终端能源的比重将不断提升。2030年、2050年、2060年电气化率分别达到33%、57%、66%左右。

随着电气化率的提升,用电总量也将平稳增长。2022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8.6万亿度电(千瓦时),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预测,到2025年、2030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将增长至9.2万亿、10.7万亿千瓦时,2050年、2060年分别达到16万亿、17万亿千瓦时。相当于比现在的用电量增长一倍左右。

当然,用电量的增长,需要以电力的绿色转型为前提,也就是说电力来源应该是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只有“新能源+储能”,才是未来实现碳中和的必经途径。

根据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的研究,电力系统清洁化、终端用能电气化能够为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贡献 80%以上的二氧化碳减排量。

跟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电气化水平还有很大空间。绿电消费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排行

一月 一周
      关注中循协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