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免费无遮挡无码永认

绿色发展:从理念走向行动

来源: 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 2022-11-14 14:51 浏览量:12370

作者:刘&苍产蝉辫;&苍产蝉辫;晔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第十部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详细阐述了绿色发展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践行绿色发展提出了要求,为我国未来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和实现路径。

一、深刻理解“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色发展的重要性,这不单是对绿色发展理念的注疏定义,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要我们深刻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尽快转变过去资源过度浪费和环境严重污染的发展方式,以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既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南,同时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顶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存在问题的解决路径。

绿色(驳谤别别苍)是一种常见的自然色,属于光谱中的中高频部分,介于黄与青之间。绿色以其与春天的绿叶和嫩草颜色的相似性,常被寓意为自然、环保、成长等含义。“绿色”作为词汇的本身就强调了自然的重要性。“发展”源于哲学,是指事物经历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不断前进的过程。经由绿色概念延伸而来“绿色发展”可视为是一种生产高效、生态平衡、社会可持续的增长方式的集合。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提出,又为这一概念注入了“应对气候变化使命”的新内涵。

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早在2500年前,老子在《道德经》就告诫世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应顺应“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客观规律。报告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这正是“绿色发展”在我们党治国执政理念中体现的核心要义。在实践行动中,报告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这意味着,我国的绿色发展体现出一种系统战略观。在理念上,突出保护自然环境,尊重生态平衡的内在要求,并强调在实践中要以环境保护为财富积累的稳定来源,立足大气、水、土壤、植被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推动自然、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们党自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以来一以贯之的要求,先后落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中,二十大报告再次提出,就是要求我国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坚定不移地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走绿色发展道路。

二、绿色发展要以美丽中国建设为目标和方向

绿色发展的统纲就是“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中国”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2050年的远景目标。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多部门协同完成。在农业部门,继续通过“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工程,改善生态和自然环境,推动美丽中国的建设进程;在工业部门,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过程中,统筹推进、合理安排产业结构调整,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效,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加强循环经济开发利用,按照双碳目标,创新节能改造技术。同时,要对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做分步骤分阶段的合理规划、进度安排,辅助以财政、货币政策以及奖惩机制,将绿色产业的发展与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有序改造和退出与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多项生态环境任务结合起来。降碳可以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减污可以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扩绿可以提高碳汇能力、扩大环境容量。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总抓手,可以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从而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通过设定目标保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四个维度的协同达标完成。在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等要求上,要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和2035纲要中区域发展布局要求。

美丽中国建设,必须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重点强调的,既体现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治国理念,又与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绿色低碳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等重点任务要求具有承上启下的延续性。二十大再次强调,就是要一张蓝图绘到底。

叁、绿色发展重在行动

对于绿色发展的实践路径,报告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系统平衡、碳达峰碳中和任务等四个维度对我国社会经济的绿色发展进行规范,将全面节约提升至战略高度,并对行动内容和政策制度做出相应规定。

1.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绿色转型是构建高质量发展经济体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内容之一,如何推动绿色转型?一是对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优化调整,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推动传统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以及新兴产业的绿色低碳开发。提高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比重,优化交通运输结构,降低能耗,提高效率。二是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向循环发展模式转变,提高废旧物资利用比例。叁是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促进资源环境的合理计价,用内化环境外部性成本的方式,倒逼公司在管理中重视对环境的影响。四是加快科研成果开发,推动绿色转型。发挥科研院所和高校等科研主体的创造性,积极开展节能降耗、提质增效等先进技术的研发,通过推进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以市场竞争机制推动绿色转型。五是在居民消费方面,实行满足环境保护标准的绿色消费行为和绿色消费方式。

在政策机制上,发挥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标准体系等的作用,为产业绿色转型提供资金、技术、政策等多方面支持,确保证我国在社会经济领域的方方面面实现绿色低碳全面转型。

2.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

报告要求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具体而言,在大气环境生态治理上,加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相关指标考核,加大对超标排放的处罚,基本保证消除重污染天气;在水环境生态治理上,借鉴国外污水处理和净化技术,推广国内先进污水处理和净化技术,开展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协同治理的“叁水统筹”,重点完成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和消除城市黑臭水体两项工作;在土壤环境生态治理上,通过污染物的源头防控和新污染物治理推进土壤环境保护工作;在城乡生态环境治理上,通过生活垃圾处理、固体废物处置、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等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乡人居环境整体治理,提升居民生产生活的环境质量。

在政策机制上,全面引入排污许可制度,并引入政策性市场工具,解决公司内部的环境成本倒挂问题,有效推动公司积极参与环境治理。同时,通过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实现全国范围内污染治理工作的监控,进而有效防范环境污染风险,以及建立市场主体和公众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多管齐下防范环境污染风险,扎实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地有效开展。

3.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是绿色转型的基础保障,报告要求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首先,在国土空间开发上,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有规划地进行开发。其次,在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上,统筹考虑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地理单元的连续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并与相关规划衔接,推动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的加快实施。第叁,在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上,考虑到自然保护地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作用,重点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第四,在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上,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构筑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第五,在林草的生态保护上,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以及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第六,在渔业的生态保护上,实施长江十年禁渔。第七,在耕地的生态保护上,通过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复种组合等农业种植方式,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

在政策机制上,应建立生态产物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开发生态产物的价值,实现以价值为导向的政策性市场管理,并通过财政补贴等手段弥补生态产物在市场交易上的价值负收益。

4.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既是一种道义,也是一种责任,更是政府信用的体现。但考虑到我国能源结构的特殊性,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根据碳达峰方案和碳中和目标稳妥推进。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是科学合理的决策和部署。

首先,在能源管理上,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制度,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并重点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其次,在能源结构调整上,实行地方能源的差别化管理,鼓励可再生能源使用,并对化石能源消费重点管控。第叁,在碳排放管控上,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第四,在能源体系建设上,实现非化石能源逐步取代煤炭成为能源供应主体、构建绿色低碳的新型能源体系。第五,在传统化石燃料的开发利用上,促进煤炭的高质量开发,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确保能源安全。

在政策制度上,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机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作用,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同时,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从全球气候治理的高度出发,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治理。

绿色发展是我国现有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方向和指南,是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必经之路。绿色发展的实现,关键在于行动,在于实践,我们相信,有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航,有二十大报告的指引,在社会各界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实践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前景必将如期实现。



排行

一月 一周
      关注中循协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