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发布的《低碳发展蓝皮书:中国碳中和发展报告(2022)》指出,加强西电东送、产业转移等区域合作机制,有利于推动资源优势互补,助力中国实现2030碳达峰目标。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一环。中国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分布特征是,西北区域的太阳能及风能资源丰富,西南区域的水力资源丰富,中部区域的生物质能丰富,东部沿海则是海上风电资源丰富。
蓝皮书指出,推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区域协调路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协调问题,主要是指西电东送;二是推动产业转移,主要是指把一些相对能耗大的产业转移到西部,扩大西部地区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就地消纳能力。
中国西北地区属于产业发展的低梯度地区,走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发展路径是必然选择。结合西北环境容量、矿产、太阳能等优势,适合发展占地面积大、高能耗及高危行业,同时又要求这些产业具有低水耗以及对交通成本低敏感性的属性,特别是发展相对的高能耗产业,有利于充分开发利用西北地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缓解“西电东送”面临的困难。
蓝皮书表示,西北区域是中国太阳能、风能及水能资源的主要集中地,是可再生能源电力基地。同时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有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西南地区有着丰富的水电资源,但该区域以山区为主,需要发展或承接占地面积小的产业;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经济相对发达,能耗总量大,但可再生能源资源不足,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在区域协调发展中,主要是承接西电;与此同时,还需要把一些相对能耗大的产业转移到西部。另外,我国东北部区域产业发展缓慢、可再生能源资源不足,但风能等本地可再生能源可以满足本地产业需要,主要是推动能源替代,减少弃风问题。可见,五大区域宜围绕能源资源禀赋,加强区域协调与合作机制,切实实现产业梯度转移。
蓝皮书由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碳中和发展集团联合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