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免费无遮挡无码永认

再生资源赛道正迎来快速成长 有望成为新的重要供给

来源:新浪财经 2022-07-06 09:49 浏览量:1499

我们正在迎来万物皆“碳”的时代。中国政府郑重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我们将迎来更加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也意味着,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骋顿笔增长,要在碳约束之下进行。

但是,今年以来,疫情继续肆虐,先后导致我国多个大城市停摆,重创国民经济。稳增长,重新成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然而,既定的“碳约束”是否会成为“稳增长”的绊脚石?在多变的局势之下,上市公司作为中国最优秀的公司群体,需要如何践行“双碳”?宏观层面影响着实现碳中和大局,微观层面决定着公司未来数十年发展态势。

中国碳公司评选邀请多位业内专家,详解上述问题并带来更加深入的思考。

我们正在迎来万物皆“碳”的时代。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领导人做出的庄严承诺。这意味着我们将迎来更加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也意味着,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骋顿笔增长,要在碳约束之下进行。

今年以来,疫情继续肆虐,稳增长,重新成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既定的碳约束是否会影响“稳增长”?在多变的局势下,政策面可以期待什么?公司需要如何践行“双碳”?“稳增长+双碳”背景之下又会激发哪些投资机会?

东吴证券环保行业首席分析师袁理

问:2022年,美国厂贰颁推进上市公司的气候变化信息披露制度,国内是否应该跟进?

气候信息强制披露已经成为主流趋势,美国的提案对推动中国公司进行气候信息披露有一定的借鉴和带动作用,一方面,在美股上市的国内公司需要遵守这一制度,开展碳排放测算,满足相关的数据披露要求;另一方面,很多美股公司碳排放源存在于供应链上,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供应链的气候风险上有较大影响力,因此气候变化信息披露制度也会间接对很多中国供应商产生影响,如果下游美股上市公司需要纳入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碳排放情况,中国供应商需要向客户提供相关数据。

考虑到国际化融合以及碳市场建设的需要,未来中国可能也会要求进行气候变化信息披露。对于公司而言,应对尽早分析自身气候风险因素,开展碳排放核算,为下游客户需求及自身可能面临的强制信息披露做准备。

问:欧盟拟2026年推行碳税政策,我国应该跟进吗?碳排放的数据核查应该形成什么样的制度?

欧盟碳关税是针对欧盟以外进口的高碳排放产物,征收额外的二氧化碳排放税,是对欧盟碳市场的补充。目前看来,这项政策对国内产业的影响还不是很大。根据欧洲议会最新通过的修正方案,2023-2026年为过渡期,在过渡期内只需要报送数据、不用实际缴纳费用。但是在完全生效之后,欧盟作为中国的第二大出口地,将对国内的各大产业(水泥、钢铁、塑料、化肥等)进入欧洲市场带来成本的大额抬升。

启动碳税制度需要谨慎,碳市场是对国内产业征收碳排放成本,碳关税是对进口产物征收,作为内外减碳的市场化工具,二者需要做好衔接。我国碳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覆盖范围有限,欧盟碳市场较为成熟,在此基础上启动碳关税可以相互促进。此外,启动碳关税还存在隐形成本,需要对征税范围、税率、计税依据、抵消机制等要素进行详细研究和界定,充分预评估影响。

碳税需要以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计税依据,所以碳排放核算体系的建立是基础,现阶段我国碳排放核算体系建设还比较薄弱,没有系统地推出国家层面的监管核查体系。碳排放数据核查的基本思路是政府或者授权机构作为监管和规则的制定者,制定温室气体排放量算法,公司按照该算法的要求进行监测和报告,并认可第叁方的机构对公司监测和报告的结果进行核实。

问:目前全国碳市场的第一个履约周期结束,主要参与者还是火电公司,未来是否会扩大产业范围?节奏会是如何?哪些产业收到的影响会比较大?

根据生态环境部披露,已委托有关行业协会研究提出符合全国碳市场要求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建议,将按照“成熟一个、批准发布一个”的原则,待相关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的国家标准,以及配额分配方案成熟后,即可纳入全国碳市场。在“十四五”期间,将把发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和国内民用航空等8大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全国碳市场发展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以完备、准确的碳排放数据为基础,综合考虑减排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在适当时点逐步扩大市场主体范围。

从我国碳排放结构来看,除电力占比最大达到47.39%之外,冶金、采矿及交通运输行业的碳排放占比分别为18.92%、11.35%、7.48%,预计纳入碳市场后受到影响较大。

问:能权交易和绿色电力交易应该如何与碳市场交易更好衔接?如何保证有序推进碳中和和碳达峰同时又不对公司的环保支出冲击过大?

用能权交易的机制与碳排放权交易类似,通过增加公司的用能成本,倒逼公司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加大投入发展绿色生产。节能与减排具有协同效应,用能权交易和碳排放权交易在覆盖范围、额度分配等方面重合,可能对公司带来双重成本压力挤压利润,因此,需要形成完善的耦合机制,在实现节能减排的同时避免造成多重成本负担。

绿电交易的出售方可以凭借绿电的环境属性获得溢价,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投资与消纳,购电公司可以通过使用绿电降低间接碳排放,配额约束下绿电需求提升。绿电交易和碳交易在减排目标上具有一致性,二者需要加强协调。一是要建立绿电和碳排放配额的互认和抵消机制,很多高耗能非电公司的碳排放来源于外购电力的间接排放,待其他七大行业纳入碳市场后,在碳排放核算中要考虑使用绿电的带来的减碳效果。二是加强颁颁贰搁和绿电体系的信息联通,避免对可再生能源形成多重激励。

问:去年以来,受下游需求短时期内大幅增加等影响,包括锂矿、镍矿等在内的上游资源价格大幅走高。产业链资源供需错配是否是上游价格大涨的主要原因,这一情况何时能够真正得到缓解?

此轮上游资源品价格大幅上行,主要来自需求端的驱动。此轮需求增长是趋势性,成长性的,新的供给仍需逐步释放,供需格局偏紧张,上游资源价格仍有支撑。

以锂为例,电池贡献了锂下游需求的70%以上,无论是全球电车销量的持续高增,还是电化学储能的新空间等等,都对于锂的长期需求打下结实基础。我们预计锂需求端的增速仍要高于供给端的增速,2022-2023年仍处于紧平衡,价格有支撑,2024年随着全球锂供给逐步释放,供需格局有望趋于缓和。

此外,再生资源赛道正迎来快速成长,有望成为新的重要供给。以电池回收再生为例,行业正迎来爆发增长。历史累计与持续高增的装机规模都有力支撑再生资源赛道维持长周期高景气度。我们测算到2030年国内电池回收再生所形成的再生碳酸锂将可以满足当期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需求碳酸锂的40%以上,有效稳定平衡行业供需。

问:由于上游成本的大幅增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游(电池材料、电芯、电池等)面临上下游两头挤压,以宁德时代(300750)为代表的电池公司今年一季度业绩增速大幅下降,这一现象是否会长期持续成为常态,中游是否有长期投资价值?

并非常态,中游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上游资源的暴涨让中游报表短期表现承压,目前产业链成本正在传导,报表逐步修复,电车销量数据维持的高增趋势,反映出顺价的可行性。消费终端的接收程度也侧面反映出中游制造环节的核心价值与竞争力。

随着中国锂电产业的发展,中游环节正逐步孕育出在全球具备绝对竞争力的龙头公司,优质公司的价值在行业不可逆的大趋势下被持续发大,发展与价值不会长期受制于上游资源。

长期来看,供需逐步平衡,迭加货币环境变化,上游资源价格逐步回落,中游环节发展环境向好。此外中游积极布局上游,通过外延扩张、战略合作等各种方式,实现产业链的深度布局,抗风险抗波动能力也将进一步提升,竞争壁垒持续提升。

问:公司的碳排放数据难以评估,国家是否应该提供相应统计的基础设施?

碳减排工作的重要支撑之一就是碳排放的统计核算。2021年9月,国家成立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组,显示了对碳排放数据核算及数据质量的高度重视。常见的碳排放数据统计主要有核算法和连续在线监测法两类。连续在线监测法的优点是可以及时、准确获得碳排放数据,但是受设备成本和技术限制,目前不适于计量无组织、工业过程、分散排放源的碳排放检测。相比之下,核算法适用性广泛,成本较低。目前,我国碳市场要求管控公司开展碳排放核算,仅极少数发电公司开展了碳排放连续在线监测。预计全国碳市场碳排放数据统计会以核算法为主,连续在线监测法为辅,相互校验提高质量。

为了提高碳排放数据的核算质量,国家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建立专职工作队伍和专家团队,加强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专业水平。同时加强加快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统计数据信息系统,提高工作效率。


排行

一月 一周
      关注中循协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