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去年底,山东光伏、生物质发电装机连续多年保持全国首位;首批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当年开工、当年并网、当年投运,实现海上风电“零突破”;建成济宁、泰安新泰100万千瓦光伏领跑者基地,开辟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新路径……山东可再生能源取得可喜成效,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十四五”是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促进能源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山东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可再生能源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从国际国内发展大背景看,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已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能源变革的必由之路。当前加快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和一致行动,已有近120个国家提出温室气体近零排放或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预计到2050年全球80%左右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为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我国明确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这为山东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指明了方向。
从山东能源发展的现实需求看,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部署要求,全省能源行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能源转型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偏煤偏重的结构性矛盾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全省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比重、煤电占电力装机容量比重分别为66.8%、66.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约10和16个百分点以上,压减化石能源消费、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必须紧紧扭住“发展绿色能源、助力动能转换”这一核心任务,围绕建设新能源新材料强省的发展目标,抢抓发展机遇,全力加快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发展高地。
从行业发展的趋势看,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任重道远。随着风电和光伏发电技术的持续进步,风电设备、光伏组件价格近5年分别下降了20%、60%,开发建设经济性和竞争能力逐步增强,正处于平价上网的历史性拐点,迎来了成本优势凸显的重大机遇。同时,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拓展了应用场景,可再生能源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日益丰富。但应看到,山东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既要大规模开发、又要高水平消纳、更要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的多重挑战,必须加大力度解决高比例消纳、关键技术创新、稳定可靠性等关键问题,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的任务艰巨而繁重。
“十四五”时期既是山东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也是“窗口期”。根据《山东省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山东正牢牢把握这一机遇:把优先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作为能源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倍增行动计划,明确“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装机容量、电量实现“叁个翻一番”。同时,在强化能源行业监管和服务、拓展可再生能源电网接入和消纳能力等方面重点发力,提出重点优化可再生能源参与市场机制,扩大交易规模,突出可再生能源在交易组织、电网调度、交易结果等方面的优先地位,通过有效的价格信号引导火电机组灵活调整;加大配电网建设投入,提高配电网智慧化承载能力,确保新能源安全经济接入电网等一系列举措。相信这些将为山东可再生能源带来量的突破和质的提升,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