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状况
由于近几年中国能源结构调整的力度、深度逐步加大,对环境保护日益重视,传统的煤炭、钢铁行业的公司数量和生产规模逐年减少,其固废产生量下降;同时,现存公司处理固废的能力提升,使得一般工业固废新增贮存量减少。面对巨大存量,应注重新技术的研发与使用,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增加趋势不变,增速放缓,唯一例外的就是一般工业固废,从侧面印证“清洁生产”方式的转变正在持续影响着工业生产。物信息化统计工作已经初见成效,近年来200个左右的大、中城市固体废物处置公报越来越准确地反应出我国固废污染防治以及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工作的进程。
2020年,全国共有196个大、中城市向社会发布了2019年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其中,应开展信息发布工作的47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53个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均已按照规定发布信息,另外还有96个城市自愿开展了信息发布工作。经统计,此次发布信息的大、中城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3.8亿吨,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为4498.9万吨,医疗废物产生量为84.3万吨,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3560.2万吨。
据《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2021)》数据显示,2020年列入统计公司达15556家,其中,分布在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领域的公司有2313个,占比达14.87%,从业人数达到829701人;该领域内营业收入及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均位列第一,较2019年分别同比增长了11.6%、10%。从公司规模来看,在列入统计的大、中型公司中,除水污染防治公司外,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公司占有的比例均最大,大、中型公司占比分别为32.5%、24.5%。2021年《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重点实施“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抓住资源利用这个源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减少资源消耗和降碳的协同作用。固体废物量大面广、利用前景广阔,是资源综合利用的核心领域,推进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
格局分析
目前,中国的固废产业已经进入到了以环境综合服务为核心的阶段,各个公司均积极寻找快速规模化的发展方式。重资产环境集团核心特征是规模化,其优势是全国性网络的集约效应和政府关系,以及强大的投资运营管理能力。光大国际、桑德环境、首创环境、杭州锦江、绿色动力、威立雅中国等重资产环境集团公司正在向环境综合服务商迈进。一方面,在积极拓展环保服务产业链,以杭州锦江、光大国际、绿色动力为代表,不断做大做强公司,打造全产业链龙头公司。另一方面,在积极部署延伸服务链,以桑德环境、威立雅中国为代表,在传统的垃圾处理如焚烧等领域加快布局,同时开拓环卫、资源化利用、餐厨垃圾处理和危险废弃物等新兴领域市场。
发展形势
大方向抓好成果巩固,小领域盯精细化管理,这已经成为目前固体废弃物处置管控的新形势。既要让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从科学谋划做起,从统筹管理处着手,也要关注难点、痛点、主要矛盾点。针对“白色污染”,2020年元旦即发布《对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一年过半又再发《对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商务部还专门就“商务”领域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发布通知,可见重视程度。另外,危险废弃物也是2020年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领域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医疗废弃物处置。此外,从废旧轮胎利用、建筑垃圾减量、废旧家电回收、畜禽养殖粪污还田、报废机动车回收、农药包装回收等“有的放矢”的法规来看,也越能体现“涉足领域愈微”这一点,也间接表明“十叁五”期间我国固废管控向细微处渗透,处置能力增强伴随管理模式转变的显着成效。
面临挑战
中国固废处理行业发展至今,虽然有不少提高,但随着工业快速发展,固废产生量的逐年增加,固废处理显得有些无力。行业目前面临如下挑战:
环保监督能力加强,多方面监管严格。国家污染物排放新标准的提高,各级环保执法单位的严格执法,再到全民参与的环境监督,环保公司和排污单位在多重的监督中运行生产,一旦出现生产不达标的现象,对公司的发展绝对是毁灭性的。
行业规范化、专业化有待提高。目前国内环保行业鱼龙混杂,既有技术一流、服务一流的环保公司,也有滥竽充数,掺杂造假的单位。并且,相关的服务人员水平参齐不齐,出现服务不到位,专业知识缺乏的现象,要加大对从业人员进行相关的资质审查。
环保行业技术交流较封闭。近年来国家正在加大知识产权的管理与重视,相关技术人员也具有了保密的能力。但行业发展需要技术推广和提升,更应该共享资源,加大合作,加快行业发展。
行业融资能力不足。目前行业内公司多采用自筹资金,融资渠道较为狭窄、方式单一化,尽管政府和金融机构已经出台了相关的绿色信贷业务,但是对于那些资信能力较低、较难提供抵押资产的小公司,融资压力普遍增大。固废处理行业同属环保行业之中,面临压力大。但随着“土十条”的发布,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有序进行,土壤修复市场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