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免费无遮挡无码永认

苏溪镇:“破题”工业固废 迈向“无废城市”

来源:魅力苏溪 2021-12-09 10:40 浏览量:2254

“埋不了、烧不掉、没人要”,一提到固废,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占用土地,污染环境。化废物为资源、变包袱为财富,是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必由之路,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求。创建“无废城市”,义乌一直在前行,苏溪镇更走在这方面前列。

为了有效解决工业垃圾管理难题,2018年以来,苏溪镇政府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全面落实工业垃圾属地镇街管理职责,引进专业第叁方参与开展工业垃圾管理,创新推出了“网格化+管理”的工业垃圾基层管理路径,将工业垃圾和产废公司的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苏溪镇的网格化管理,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的工业垃圾监管网络。

牵线搭桥 工业固废有了“好去处”

近年来,苏溪工业发展迅猛,殊荣不断,荣获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金华市十强工业强镇(乡、街道)第一名。据统计,苏溪镇拥有规模以上公司78家、上市公司10家。2020年苏溪镇工业总产值达到239亿元,逆势增长5.7%,其中规上产值155亿元,同比增长22.7%。

成绩固然亮眼,背后也暗含隐忧。

“在义乌14个镇街中,苏溪的工业垃圾量最大,平均每天有八九十吨。在这些工业垃圾中,以布条、皮革等居多。”苏溪镇党委副书记陈晶平说,前几年,辖区公司将工业垃圾运往苏溪镇工业垃圾中转站,再统一运往义乌市垃圾处理中心进行焚烧或填埋。

日积月累,垃圾中转站总是臭气熏天,一度成为苏溪的一大“槽点”,周边学校和居民投诉不断。与此同时,随着“光明之都”的崛起,光电光伏公司产生的工业固废处置问题,也成为摆在苏溪镇眼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苏溪镇要转身“无废城市”,处理工业固废的能力是关键。为了让一般工业固废找到“家”,2018年以来,苏溪镇党委、政府多次组织人员前往上海、昆山等地考察。同年下半年,镇政府引进浙江智逸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苏溪镇工业垃圾中转站停用,由该公司负责筹建了苏溪工业垃圾资源化分类收集中心,于2019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

据了解,浙江智逸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致力于工业垃圾、城市与农村生活垃圾等各类垃圾的资源化减量、精细分拣、深度加工和循环利用的综合性公司,拥有完善的自有再生资源循环产业链。今年上半年,该公司重组为海纳(义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新址迁至苏福路,占地面积25亩,设置工业垃圾统一收集资源化分拣功能区、大件(园林绿化)垃圾统一收集拆解处置功能区、再生资源全品类回收体系(含生活源低值回收功能)、治理“白色污染”配套资源化减量的深加工区四大功能体系,各功能的配套运营基本完善源头垃圾资源化分类配套收运系统保障。

精准分拣 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宝藏,分类越细致越有价值,在分拣中心更能让人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11月19日,记者走进苏溪工业垃圾资源化分类收集中心,探寻其工业垃圾资源化利用成为“样板”的密码。

下午2点,一辆中型货车缓缓驶入苏溪工业垃圾资源化分类收集中心投用。司机刷卡、车辆过磅称重后,该中心的智慧管理系统随即显示:该车所属公司为义乌市蒂慕箱包有限公司,所载垃圾毛重2400公斤,进场卸货后,车辆在出口处的智慧管理系统再次过磅称重,系统自动计算垃圾的净重为60公斤。

投递车辆进入工业垃圾统一交投减量化分拣中心后,只见一名工作人员上前对其进行初检。“得益于镇政府的管理推动,现在公司源头分类工作都做得比较好,像这一车都是皮革类的边角料,可以直接投放进分类收集区中皮革边角料的篮筐里,累积一定的数量进行压缩打包后,我们会联系下游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回收利用。”海纳(义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傅小军介绍,目前,中心将收集区细分为纺织类真空边角、皮革边角料、铝塑包装膜等12大类别,设计年处理量5万吨,实际平均每天处理六七十吨。

针对部分混合度较高的垃圾,中心采用设备+人工组合半自动化分拣运作,通过系统输送,将工业垃圾分别传送到收集区和处置区。“处置区的工业垃圾,压缩后统一运往华川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焚烧发电。”傅小军说,这样一来,工业垃圾不仅变废为宝,也让工业固废产生公司减少了处理固废的成本。

当前,苏溪工业垃圾资源化分类收集中心大件垃圾收集处置中心,和“白色污染”源头治理资源化深加工区的建设已经进入尾声,计划年底前投用。届时,众多的废旧家具、废木料、废泡沫、废玻璃等垃圾将会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化利用。

数字赋能 固废全流程闭环监管

苏溪镇现有工业公司2800余家,工业固废年产量近2万吨。如何对辖区内公司产生的工业固废进行统计、分析、减量化管理,助力“无废城市”建设?

叁年前,苏溪镇率先试水以“互联网+”思维全面破解工业固废处置难题。

一个数字化智能管理平台就能囊括全镇的工业固废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准确掌握固废的来源、去处,有效实现溯源、追溯、闭环、全生命周期管理?在傅小军的带领下,记者走进苏溪工业垃圾资源化分类收集中心大厅。

据了解,苏溪工业垃圾资源化分类收集中心建成投入使用至今已运营近叁年,项目运营至今收集工业垃圾总量达58000多吨,实现资源化再生利用17000多吨、减量率达31%,纳管公司有2800多家,产废公司实现纳管率100%,工业垃圾“零填埋”。

值得一提的是,海纳(义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还是一家从事“智慧互联网+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创新型高新技术公司。“公司专门开发设计了一套大数据云端智能化管理控制系统,苏溪镇辖区内的公司和个人持公司发放的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交投管理卡,就能将工业垃圾直送分拣中心,由系统后台读取相关数据。”傅小军介绍,交投管理卡相当于公司工业垃圾的“身份证”,苏溪镇与中心签订过交投协议的每家单位,每次进出中心时候都要先刷“身份证”,然后过磅称重。而这一幕,也被监控抓拍系统记录了下来,所有的信息数据会实时更新到大数据管理平台,这些信息还和市环保监管系统衔接实现数据同步并通过智慧大屏展示。

“一套流程下来,工业固废从产生到运输、再利用,全过程都实现了在线记录,对关注重点、强化过程监督发挥了积极作用。”陈晶平表示,透过大数据分析,苏溪镇能更好地了解公司分类交投情况,对工业垃圾进行溯源管理,针对一些分类工作不到位的公司,该镇将联合生态环境部门上门进行指导,从而倒逼公司从源头做好垃圾分类与减量工作。

长效常治 从源头推进垃圾减量化

在全省开展全域“无废城市”建设以来,为进一步加强工业垃圾的管理,义乌生态环境分局秉着先行、先试、先创的理念,进行了一系列的有益探索,创新建立了体系“全覆盖”、公司“全纳管”、利用“全品类”、过程“全管控”、执法“全从严”的工业垃圾“五全制”管理模式,具体做法得到省委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

苏溪作为“五全制”的发源地,一条井然有序的工业固废全生命周期管理线正逐步建立起来。

“现在我们这里的工业边角料同比去年日均产生量减少了30%。”11月19日,义乌市欧泰饰品有限公司卫生管理员傅强看着近半个月记录的工业垃圾收集记录表,仔细计算出结果。

位于苏溪镇工业园区的义乌市欧泰饰品有限公司内,承租着7家小微公司,这些公司每天产生的废原材料、下脚料、残次品、包装材料等工业边角料数量十分可观。“早些年,个别公司还将工业边角料混入生活垃圾,随意倾倒或焚烧,气味难闻,而且危害环境。”傅强说,2019年,苏溪镇统一部署,公司内建起了工业垃圾暂存区,对工业边角料从产生、收集、运输、贮存到处理利用所有环节都进行了详细的指导和规定,每月苏溪镇的城管部门还上门进行一次“大体检”。

“如果有公司对工业边角料和生活垃圾混合投放,没有完全分类的,我们会要求公司进行彻底分类,之后才允许进入我们的暂存区。”傅强告诉记者,规范化管理之后,公司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垃圾混放情况减少,且一旦出问题也能很快“溯源”。

红黄旗考核,奖惩激励更精确

“工业垃圾再生利用,要从产废公司源头抓起。”苏溪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专项检查,苏溪镇还通过定期开展大课堂培训,组织集中培训和现场参观,提升源头分类意识和标准。与此同时,实施公司治理红黄旗评比,每月督考压实产废公司主体责任,切实提升工业垃圾源头分类、收集、暂存、运输、处置全生命周期规范化管理水平。

“探索‘无废城市’建设新路径,既是新时代、新发展环境下赋予苏溪这座‘光明之都’的时代使命,又是苏溪进一步彰显发展优势,实现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苏溪镇党委书记贾荣文表示,苏溪镇将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产业及组织优势,实现“无废城市”建设和苏溪美丽城镇定位、城镇规划及城镇治理相融合,与苏溪镇“产城融合、万亩千亿”建设同步推进,为义乌创建“无废城市”提供支撑,夯实共同富裕的“家底”。


排行

一月 一周
      关注中循协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