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现‘双碳’目标是国家战略,必须全国一盘棋”。在近日举办的2021外滩金融峰会上,人民银行副行长刘桂平表示,碳达峰碳中和将带来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变,这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数据显示,绿色金融市场规模未来将达到百万亿级别。绿色金融已成为银行业的兵家必争之地。
百万亿级别赛道
从2016年开始,人民银行通过发挥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叁大功能”作用,探索形成了以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环境信息披露框架、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绿色金融产物和服务体系、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为支柱的绿色金融体系,有效推动了绿色金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刘桂平提到,要进一步强化绿色金融顶层设计,深化基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践,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充分发挥金融“加速器”“放大器”“稳定器”作用,持续深入推进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有研报数据指出,中国绿色金融市场规模或将在2060年增至百万亿规模。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陈文辉认为,“双碳”目标将给我国经济结构带来变化,而在这一过程中,“双碳”将形成一条“又长、又宽、又厚”的投资赛道。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原委员、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表示,碳中和预计将在未来30年带来180多万亿元的绿色金融投资,在能源、交通、建筑、工业、林业等行业带来巨大的投资和商业机会。
银行发展绿色金融业务正当其时,各家银行对此都十分重视。
中国银行行长刘金近日宣布,中国银行将绿色金融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未来将以建设绿色金融服务首选银行为目标。
兴业银行董事长吕家进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绿色低碳转型将有力推动金融业迈上“第二增长曲线”。兴业银行进一步提升绿色金融的战略高度,将“绿色银行”作为重点打造的叁张名片之一,立志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绿色金融综合服务供应商。
吕家进透露,“我们要求每一家分行、每一家子公司都要成为所在地、所在行业的绿色金融主力军。为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和资源倾斜,从效果来看,发展势头良好,截至9月末,全行表内外绿色金融融资余额已达1.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3%。”
多家银行抢先发力
除了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外,多家城商行也大力布局绿色金融业务。
这些银行首先从组织架构体系上进行完善。如江苏银行设有总行的绿色金融业绩部,还包括绿色金融创新中心、绿色支行。据披露,江苏银行专门研发了贰厂骋评级系统,只要是公司在系统内的评级比较高,以及能效水平比较好,就可以在授信审批、定价的管理过程中获得一些优惠政策。北京银行设立了绿色金融专职管理部室,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组织体系。
据了解,目前“领导小组”的模式在银行绿色金融组织体系中较为常见。如盛京银行由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共同组成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全行绿色信贷发展的战略布局和整体规划,加强对绿色信贷的组织协调和推动。
苏州银行在2018年成立了“绿色金融领导小组”。2020年在长叁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设立江苏省首家绿色支行,重点聚焦文旅产业、健康养生、科技人才、生态环境、数字化新业态等绿色经济领域。
以苏州银行“绿色金融领导小组”为例,该“领导小组”由董事长任组长、相关行领导为副组长,将节能环保产业列为授信优先支持产业,持续加大对新能源、清洁交通、生态农业、污水处理、大气治理、节能环保、环境卫生等绿色产业的信贷支持,将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船舶制造业、小纺织、小化工及不符合环评要求的化工类公司列为压缩退出类,实行名单制管理,严格落实风险限额要求。在贷前、贷中、贷后环节加强客户环保风险管理,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
产物创新方面,江苏银行还引入了公司碳账户的理念,对接再贷款货币政策工具,为碳减排效应比较显着的项目提供了优惠的资金支持。苏州银行2021年8月成功参与江苏省首单“碳中和”债券业务,实现本土公司实现碳中和绿色债券首单成功落地。截至2020年末苏州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已突破78亿元,增幅达67%。
同时也应关注到,“双碳”目标虽然给绿色金融带来了很大的市场机遇,同时也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绿色金融标准等需要进一步明确。
吕家进认为,要科学把握好优化资产结构和自身运营“碳中和”推进节奏,避免大干快上的“运动式”减碳、“一刀切”压降棕色资产,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新旧两端同时发力,在提升绿色资产占比和绿色运营上稳步做好“加减法”,有效防范转型金融风险。
盛京银行资金运营中心副总经理刘鑫认为,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要做两点工作:一是要制定符合自身金融发展的长期规划,“双碳”绿色金融的实现是中长期目标。对城商行而言,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探索自身到底能够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扮演什么样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