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免费无遮挡无码永认

创新驱动 循环引领 民生至上

来源: 2016-03-28 10:24 浏览量:3737

3月的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春潮涌动,园区内大型运输车辆忙忙碌碌、车间里机器轰鸣。时光回转到10年前,这里是岗冲起伏、交通不畅、工业空白的乡村原野。

从2006年3月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正式破土开工建设,到2007年“合肥化企搬迁工程”列入安徽省“861”行动计划重点项目;从2008年被纳入“安徽省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到2009年获得“安徽省投资环境十佳开发区”称号;从2010年,被国务院纳入国家级发展战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定位为“皖江新材料产业基地”,到2014年,被评为“第五批安徽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15年更是捷报频传: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7亿元,其中工业投资73.5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0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53.3亿元,完成省外到位资金46.7亿元;完成财政收入1.48亿元;全面完成了预定的目标任务,并荣获2015年度肥东县科学发展先进乡镇(开发园区)一等奖、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361”项目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10年的大开发、大集聚、大发展,兴起了一座经济繁荣、生态优美、各项产业蓬勃发展的新兴示范园区。

转型发展:从化工园到循环园

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前身——合肥化学工业园,一出世就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2005年10月30日,合肥市政府第18次常务会议决定启动“合肥化工公司搬迁工程”,将化工公司搬离主城区,在县域布局化工产业园,实现“化工出城”,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加快巢湖综合治理和优化城市布局。2006年3月,“合肥化企搬迁工程”在这里培土奠基,合肥化学工业园由此诞生。

当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循环经济的理念在中国大地兴起时,化工园易名“循环经济示范园”。传统化工产业与污染密不可分,循环经济却是“绿色经济”的一种,如果为传统的化工产业插上循环经济的翅膀,则化工产业也可以变得低污染甚至零污染。更名是简单的,内涵的改变才是关键。思路一改天地宽,秉持“循环”这一可持续发展思路,循环经济示范园在不断摸索中前行——在产业调整升级基础上通过必要的“补链”和发展一些非化工产业对化企搬迁项目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加以处理和吸收;跳出化工公司搬迁工程的局限,按照园区发展理念进行建设。

2008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年份。这一年,中盐红四方环保搬迁项目在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由中盐总公司出资重组合肥市属化工公司,并实施环保搬迁,将原本分散的污染集中起来加以治理,实现“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和“零排放”,此举标志着合肥的化工产业在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这一全新平台上实现整合,循环经济示范园为了整个合肥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2008年,马钢冷轧薄板和钢材深加工项目正式落户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这为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开启非化工项目发展奠定基础。2010年1月,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被国务院纳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循环经济示范园瞄准新材料产业,着力打造“皖江新材料产业基地”,重点发展以中盐合肥化工基地为基础的新型化工材料,发展以马钢高强度汽车、家电薄板为基础的新型金属材料,发展以住宅产业化为主导的新型建筑材料等。

2010年,园区引进了以江苏通达为龙头的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2011年,引进了以上海正帆为龙头的电子气等特种电子材料项目。2012年,又引进了国皖液化天然气等清洁能源项目。坚定转型,科学转型,承接转型,加快转型,循环经济示范园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的努力已持续数年。2014年10月份,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被定为“安徽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标志着该园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新型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截至2015年底,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共婉拒项目100多个,婉拒投资额近百亿元。”决心痛下,失去的是一些经济指标和在各种评比排名中的位次,收获的却是发展质量。

“软”“硬”并进 构筑发展大平台

梧桐蓊郁引彩凤。循环经济示范园打造一流的硬件和软件,公司纷至沓来。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促进园区发展的根本保证,是吸引客商投资的首要环节。十年来,园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主动融入合肥“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拉高标杆,等高对接,各项重点配套基础设施累计投资已达31亿元。基本实现“十五通一平”,形成了可与合肥周边国家级开发区相媲美的基础设施条件。

总长约35公里的“五横四纵”园区主干路网,已按城市滨级标准建成使用,繁华大道、新合马路贯穿园区;自建有19.1公里专用铁路线,与国铁淮南线相衔接;园区具备水陆联运的多功能综合性码头正在建设之中,通巢湖入长江。

建成日供水能力1万吨的自来水管网,10万吨/日工业水厂;拥有220办痴大回路双电源变电所2座、110办痴变电所4座;天然气管网实现全覆盖,川气东输设有专供园区使用的门站;通信光缆、数字主干光纤的宽带已接入;沿道路铺设长约12公里的管廊,用于输送蒸汽、工业气体、液体等。坚持“环境优先,环保第一”的原则,投资1.94亿元建成日处理工业污水3万吨的工业污水处理厂1座;巢湖水体综合治理工程人工湿地项目一期已建成使用。

投资200多万元建成园区安全环保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安全生产视频监控系统、园区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移动管理系统和基础支撑系统等五大应用系统,根本上提高了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日常安监和环保管理方式和手段,推动园区管理向现代化迈进。

如今,纵观合肥以及周边的开发园区,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完备,其中合肥首座工业水厂、自建的专用铁路、专用码头等基础设施更为一般的开发区少有,被评为“安徽省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和安徽省投资环境十佳开发区”,这里的交通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不仅仅是发展工业,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空间也极大。

超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大项目的不断引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园区瞄准主业,以招商引资为动力,发展活力显着增强。园区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内部管理,制定了《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项目入园协议前期并联初审管理办法》,全面规范程序,提高工作质效。积极发挥比较优势,创新招商方式,强化产业导向,围绕产业招商、突出以商招商、紧扣区域招商。时至今日,全园共引进5000万元规模以上项目61个,包括中盐、马钢等投资超百亿的特大型项目2个,中节能、上海正帆、优耐德(德国)集团等亿元级以上项目43个。协议总投资达410亿元,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500亿元。

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十年来始终树立“公司为上、项目为本、投资为佳、环境为要”的理念,为公司提供管理上的“远距离”、服务上的“零距离”,以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理念和标准打造最优的综合投资服务体系,全力创造安商、亲商、便商、利商的良好环境。2006年11月18日,合肥久易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循环经济示范园正式开建,成为园区首家公司。2014年8月该公司通过创新转型,并在园区帮助下,成功在新叁板挂牌上市,成为新叁板复牌后中国农药公司第一家上市公司。合肥艾普拉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2009年刚开始基建时,贷款贷不到,园区牵头银企进行对接,成功贷来500万元,缓解了资金压力,保障了公司正常运转。如今,该公司每年实现利税1000万元。产物80%以上出口到欧、美、东南亚等地区,经营得红红火火。

“四轮驱动” 产业齐头并进

发展才是硬道理。10年来,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坚持“集聚优势、集群发展、做大做强、提升质量,延伸链条”的工业发展思路,以产业发展推动创新转型,坚持高端智能产业、重大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和现代物流产业“四轮驱动”,带动园区飞速发展。

高端智能产业方面,园区抢抓“中国制造2025”战略机遇,重点发展高端数控机床产业、精密铸造产业、3顿打印产业等。紧密围绕肥东县委、县政府对于合肥智能产业化基地项目规划建设推进计划稳步实施。以“合肥强基精密制造产业园”、“数控机床产业园”为龙头,重点发展“大、精、薄、密”精密铸造装备制造项目、高端数控机床整机组装和核心零部件生产项目。2016年,着力引进投资超百亿元的苏氏精密制造技术公司厂滨滨颁精密铸造项目。

在重大装备制造产业方面,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装备、大型工程机械、新型环保设备及基础部件等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实施以整机为核心,大型基础件、关键配套产物共同推进的发展模式,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2016年,重点推进中铁重工集团高端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建设,该项目一期建设年产15台套华东最大的掘进机及地铁盾构机生产项目和8台套/年掘进机再制造与租赁项目。

在新材料产业方面,进一步壮大新型化工材料、新能源材料、新型金属材料及新型建筑材料四大板块的新材料产业基地,进一步加大对电池片、电池组件等领域的项目谋划、引入、推进,进一步发展有机氟材料、硅基材料、改性塑料、高性能纤维等新材料产业,打造产业集群发展高地,并以“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空白、解决国内对新材料急需”为目标,聚集一批管理规范、技术力量雄厚、应用领域广泛的科技创新型公司,形成高科技产业集群。2016年,重点建设的项目有总投资48.7亿元的中盐安徽红四方公司年产30万吨乙二醇及10万吨碳酸二甲酯项目、总投资13亿元的马钢(合肥)公司的连续镀锌线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中盐锂电公司锂离子动力电池二期项目、总投资1.6亿元的合肥亚龙公司磷酸铁和草酸亚铁二期项目等。

在现代物流产业方面,规划总面积4.5平方公里的现代物流产业基地,依托现有铁路、公路、水路叁者兼备的优势物流资源,努力打造面向社会的综合性物流中转服务平台,向园区及周边公司提供原材料及产物的采购、物流、现代仓储物流、金融、信息化平台等服务,力争建成现代化综合物流产业基地。重点实施总投资28亿元的中国物流安徽诚通红四方物流有限公司综合物流基地项目、合肥国强置业有限公司国强金属城项目。

民生至上 打造幸福园区

园区要发展,公司要兴旺,群众要致富。循环园虽称“工业园”,但也是一座现代化新城。园区以“群众致富筑路人”使命,坚持把“人民幸福”与“经济发展”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从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通过建立经济补偿、居住安置、就业扶持、社会保障等机制,致力于可持续性安置失地农民,做到让其失地不失利、不失居、不失业,踏上一条以园带镇、以工促农、城乡一体的新型产业化园区建设发展特色之路,引领群众积极置身于园区发展进程中,形成园区发展与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良好互动。

10年来,园区共完成征地近15000亩,拆迁61万平方米;已建成拆迁安置小区“义和家园”36万多平方米,安置8840人,新建棚户改造小区“义和家园东区二期”,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共43幢住宅,居住户数3256户;兴办了高水平学校、幼儿园等配套设施;为9150人办理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障,1745人拿到了每月460元养老金;为14646人缴纳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为10390人办理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有3030人拿到每月110元的基础养老金,参保率达到100%。安排劳动力培训共50期,近6000人次,定期举办专场招聘会,多途径安排了近5000人次失地农民就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成绩已成过去,发展永不止步。“十叁五”开局之年,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已经描绘了二次创业的宏伟蓝图。在“十叁五”期间,管委会领导班子将坚持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继续发挥昂扬的斗志,加快创新转型的步伐,紧紧围绕肥东县建设合肥现代化东部新城目标大干、快干,要实现“一年一变化、叁年翻一番、五年大提升”的阶段性目标和“中期500亿元、远期1000亿元”的总体目标,努力在“十叁五”末将园区打造成“国内知名、省级一流、特色鲜明的生态工业园区”,力争到202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财政收入10亿元,其中高端智能产业工业产值150亿元,新材料产业工业产值200亿元,生产性物流产业产值70亿元,重大装备制造产业产值50亿元,机械加工产业产值30亿元,为合肥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再立新功。

排行

一月 一周
关注中循协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