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免费无遮挡无码永认

李佐军:解读“十叁五”:创新理念推进绿色发展

作者: 李佐军 来源:低碳中国 2015-11-12 09:06 浏览量:3642

11月3日,《中共中央对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叁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正式发布。规划中诸多新亮点引人瞩目。其中,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的“绿色发展”更是备受关注:生态文明首次列入十大目标,“美丽中国”首次写入规划,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等。“十二五”收官“十叁五”开局之际,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走生态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对此,国研网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李佐军。

回眸“十二五”绿色增长成就

李佐军表示,“十二五”期间取得的成就比以往历次五年规划期取得的成就大得多:

在经济结构优化方面,消费对骋顿笔的贡献率不断上升,第叁产业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东西中部的平衡发展有所改善,绿色产业、低碳产业比重也在不断上升。

在经济质量方面,经济质量不断提高,部分产业技术含量有所提高,特别是信息化、互联网等对经济的贡献度不断增加,经济和环境的协调性不断增加,单位骋顿笔的能耗不断下降。

在经济增长动力方面,已开始由主要依靠出口、投资、消费“叁驾马车”拉动增长,转到到十八大以后更多地依靠改革、转型、创新拉动增长,由主要依靠外需转向主要依靠内需,由主要依靠投资转向主要依靠消费。

在制度环境方面,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有所改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有公司、财税制度、金融制度、户籍制度等领域的改革都取得到了明显进展。之所以取得如此成绩,是因为正确处理了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控风险、惠民生、建生态的关系。

“十二五”这五年,生态文明建设被放在更突出的位置,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一项项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有力推进。前不久刚通过的《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意见》、《生态文明体制的总体改革方案》,以及今年推出的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法》以及一系列与生态文明建设有关的标准、政策……一整套的制度体系开始形成。与此同时,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增强,保护生态渐渐由迫于资源环境压力,变为自觉行动,这也是“十二五”来非常显着的成就。

“十叁五”时期机遇挑战并存

李佐军认为,“十叁五”期间,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都在发生着许多新变化,会面临很多新的挑战。

第一,中国经济增速换挡带来新挑战。“十叁五”前期,中国经济可能继续面临下行的压力,与以往相比,经济增速将明显下一个台阶,估计会到6%-7%,不排除个别年份下降到6%以下。随着经济增速的换挡,将使产能过剩、地方债务和金融风险等问题凸显,给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挑战。

第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带来挑战。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爆发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也开始强调推进“再工业化”、“再制造业化”,强调发展实体经济,相对来说它们在这些领域具有明显的技术和人才等竞争优势。“十叁五”期间,中国制造业必须向中高端升级,这就与发达国家在这些领域开始形成正面竞争,这对我们是一个挑战。

第叁是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挑战。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别无选择。但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具备一系列条件,如人才、技术、知识、信息、管理、制度等条件。但这些条件的具备往往需要一个过程,在条件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的情况下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会面临很多新挑战。

第四,“高成本时代”悄然到来带来新的挑战。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到新阶段,资源环境约束加大,“人口红利”消失,“高成本时代”悄然到来,包括土地成本、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人才成本、能源成本、环保成本、资金成本、物流成本、知识产权成本、交易成本等都在上升。而成本的全面上升会侵蚀公司的利润空间,会限制产业的发展,会对很多行业和公司带来挑战。

第五,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带来挑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资源能源越来越短缺,环境污染压力日益加大,从现在开始不得不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随着环保力度的加大,环境污染的增量会有所控制,但已经污染的大气、水、土壤等存量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假以时日,污染绝对量还在增加,故“十叁五”期间资源环境压力依然很大。而且,中国已向国际社会承诺到2030年前后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这意味着今后的排放还要接受国际社会的监督和约束。

此外,还有“人口红利”消失带来的挑战。从2011年开始,15岁至64岁之间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开始下降,这说明中国的“人口红利”开始消失。“十叁五”期间,人口老龄化可能进一步加剧,生产性人口的占比进一步下降,这也会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当然,机遇总与挑战并存。李佐军说,“十叁五”时期我国还面临六大新机遇:

第一,全面改革深入推进带来新机遇。十八届叁中全会之后,中国进入全面改革新时代,改革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六个领域全面展开。所有改革都意味着各主体之间责权利关系的调整,这会带来很多新的机遇。比如政府行政管理制度改革尤其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公司来说意味着交易成本的降低。金融改革中放开民营银行的准入条件、推进利率市场化等,都会对很多主体带来新机遇。还有财税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等等都是这样。

第二,消费结构继续升级带来新机遇。消费结构升级是有规律的。过去30多年逐步满足了吃、穿、住、行、用五大基本需求,故20世纪80年代首先发展了食品和纺织服装等行业,90年代主要发展了彩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行业,2000年以后又重点发展了房地产、汽车等相关行业。当然这些需求现在还存在,今后还要继续升级。除了这五大基本需求之外,消费结构正在向“学乐康安美”等新五大需求方向升级,新五大需求分别是学习需求、快乐需求、健康需求、安全需求、美丽需求,其比重正在不断提高过程中。无疑,新五大需求在“十叁五”期间比重的进一步提高,为发展与其相适应的很多新产业带来了新机遇。

第叁,工业化进入新阶段带来新机遇。工业化分为前期、中期、后期阶段,目前中国工业化已经进入到中后期阶段,也就是中期向后期过渡的阶段。2000年以来中国进入重化工业快速发展时期,重化工业在产业中的比重不断提升。但过去十多年属于重化工业发展阶段的上半场,是资源能源密集型重化工业快速发展的阶段,即钢铁、水泥、建材、汽车、石油、石化、煤炭等重化工业快速发展的阶段。现在这些重化工业发展的高峰期过去了,重化工业发展阶段开始进入到下半场,下半场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重化工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相交融发展的阶段。今年5月份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提到的10个行业都是属于知识和技术密集型重化行业。工业化进入到新阶段,就为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相适应的新产业带来了新机遇。

第四,城镇化进入新阶段带来新机遇。2014年,中国的城镇化率达到54.77%,意味着中国城镇化进入到加速阶段的下半场。根据国际经验,城镇化水平达到30%-70%时属于加速阶段,加速阶段上半场是30%到50%,下半场是从50%到70%。加速阶段上半场是城镇化加速发展、但又相对粗放发展的时期,下半场则是城镇化仍然快速发展、但主要提高城镇化品质的阶段。故在下半场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国家也出台了新型城镇化战略规划。“十叁五”期间就是快速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阶段。这个阶段不像过去那样主要发展住宅和商业地产等,而是按照人本城镇化、市场城镇化、协调城镇化、特色城镇化、集群城镇化、绿色城镇化、智慧城镇化、品质城镇化、人文城镇化的要求,推进新型城镇化。在这些特点的新型城镇化中也蕴藏着很多新的机会。

第五,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推进带来新机遇。区域经济一体化意味着区域内部不同城市不同地区分工协作的加深。根据亚当·斯密的理论,分工协作的加深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和实现区域之间的共赢,可以带来很多机遇。正因为如此,新一届中央领导提出了“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大区域战略。此前,还有很多如长叁角、珠叁角、成渝经济带等区域一体化战略。“十叁五”时期,区域经济一体化将在中国大地上蓬勃展开,这也给很多区域带来发展机遇。

第六,新一轮全球技术革命正在酝酿和突破带来新机遇。这一轮新的全球技术革命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领域。为了抓住这一轮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中国政府也提出了创新驱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制造业2025,互联网+,新能源革命等重大战略。无疑,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会带来很多新的产业发展机遇。

以市场之手推“绿色发展”之路

李佐军表示,绿色发展此次位列五个发展理念之一,是把绿色发展提到了一个新高度,这是第一大亮点。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也是一个很新的概念。十八大报告、十八届叁中全会中都提到了“美丽中国”,但是,“美丽中国建设”是一个有分量的概念,我们之前说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现在又加上了“美丽中国建设”,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概念。

第二个亮点是提到了四个格局: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这次的自然岸线格局是一个新提法。自然岸线格局是把海洋纳入了进来,用格局把中国的国土做了全方位覆盖。

第叁个亮点是提出两个体系:一个是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另一个是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一方面,两个体系是绿色发展最重要的内容;另一方面,从体系的角度诠释使得绿色发展更加具体,也同时强调了它的全面性。

第四个亮点是提出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的初始分配制度。在十八届叁中全会时提到了建立碳排放权、污染排放权、水权、节能量的交易市场,这次又强调了四权的初始分配制度,与市场形成了配套,这个制度安排也很有新意。

第五个亮点是提出了几个具体的行动和工程:一是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二是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叁是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四是蓝色海湾整治行动。这四个行动和工程都非常具体和重大,近零碳排放针对的是减少二氧化碳、应对气候变化而设计的一个工程,生态保护和修护是修复已经破坏的生态,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是进一步开展绿化工作,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是如何减少海湾污染,使之变成蓝色,这几个行动涉及到全域国土空间,是一个亮点。

第六个亮点是明确提出了建立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这是第一次鲜明地提出来,主要是加强地方,尤其是市、县环境的监管,解决地方保护主义、准确获取环境数据等问题。

此外,规划还提到了全球生态安全的问题,“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反映了中国积极主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整个地球生态环境的担当。

未来五年如何推进“绿色发展”

李佐军指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可见,推进绿色发展,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面临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的压力越来越大,必须通过坚持绿色发展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来应对压力,缓解资源环境的约束。

坚持绿色发展,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探索出“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发展模式,从而使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叁高”产业加速淘汰出局,使绿色、低碳、环保的新产业、新业态快速成长。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将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这意味着今后将更多发挥市场机制在促进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中的作用。过去我国在推动资源节约利用中更多使用的是行政手段,虽然效果立竿见影,但负面影响也比较大,不具有可持续性。我们在减少行政手段的同时,也要用好法律、道德手段,特别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与其他手段相比,市场手段的优势在于成本比较低、效益比较高,可以更好地调动各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市场主体之间可以通过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的交易,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以生态文明建设塑造“美丽中国”

李佐军称,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五位一体”的国家战略,明确提出要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并且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四个文明建设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十八届叁中全会又系统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建设思路,党中央、国务院也专门出台了《对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这证明生态文明建设在大政方针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如何把生态文明建设整套思路在“十叁五”中落到行动中,就要有规划。

生态文明建设在“十叁五”规划中,以及未来更长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十叁五”期间需要把已经提出的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方针予以落实。

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或者说是整个国家命运都会产生很大影响,也与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快速的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的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因而生态文明建设也日益紧迫。

对于“十叁五”规划布局生态文明建设与以往出台的相关法规政策的不同,李佐军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经济环境不一样。“十叁五”时期中国经济开始进入新常态,即经济增长速度由原来的高速增长转向6%-8%的中高速增长。同时,经济结构将进一步优化,提质增效成为今后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第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不一样。“十叁五”期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包括生态空间、生态资源、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制度等在内的完整体系,而以往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体系没有这么完整。

第叁,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环境不一样。“十叁五”期间,一系列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将建立起来,特别是考核、评价、奖惩制度将建立起来,各个主体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将更加明确。同时,新的环保法开始严格实施。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愿景

李佐军表示,美丽中国即生态文明建设,是更形象更有深层意义的口号。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要系统向前推进,需要在以下六个方面采取行动:

第一,优化资源能源利用结构,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即大力发展低碳能源、清洁能源等,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第二,优化产业结构。一方面,要加快淘汰“叁高”(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和公司;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第叁,强化环境污染预防和治理。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其他新型污染的预防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大对这些污染的治理。

第四,加强生态建设和国土空间整治。生态建设包括植树造林、水土保持、湿地保护、荒漠化治理、海洋保护等。同时,还要优化空间布局,整治国土空间,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等。

第五,加强生态社会建设。通过生态社会建设强化各个主体的生态意识,使更多的人参与到生态建设的行为中来。

第六,建立与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完善的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健康推进的重要保障,只有把制度先行建立起来,才能引导社会各个主体朝着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前进。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各种试点试验,也必须规范成制度,才能持续发挥作用。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以上六个方面“条条”的落实,还有“块块”的落实,即通过省、市、县、乡镇一级级地落实。

排行

一月 一周
关注中循协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