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2月28日,《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获批实施,这个因“化工”而生的园区,再未引进一个化工项目,转型发展的“循环园范本”徐徐展开。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紧密围绕新材料产业基地、高端智能制造基地和现代物流基地定位,找准突围方向。如今,该园区新材料产业迅速崛起,新型金属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型建材叁大板块特点鲜明,而高端智能制造、现代物流也起步快跑。
今年10月份,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被定为“安徽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标志着该园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新型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发展循环经济正当时
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其前身——合肥化学工业园,一出生就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
2005年10月30日,合肥市政府第18次常务会议决定启动“合肥化工公司搬迁工程”,将化工公司搬离主城区,在县域布局化工产业园,实现“化工出城”,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加快巢湖综合治理和优化城市布局。一时间,肥西、肥东、长丰叁县都向规划中的“合肥化工园”伸出橄榄枝,竞争激烈。经过专家多轮调研论证,最终选址在肥东县撮镇以东。2006年3月,“合肥化企搬迁工程”在这里培土奠基,合肥化学工业园由此诞生。
如果仅仅是简单的搬迁,那么也就没有后来的化工园改名“循环经济示范园”。当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循环经济的理念在中国大地兴起时,决策者进行了深入思考。传统化工产业与污染密不可分,循环经济却是“绿色经济”的一种,如果为传统的化工产业插上循环经济的翅膀,则化工产业也可以变得低污染甚至零污染。
更名的背后是合肥市委、市政府和肥东县委、县政府对园区发展思路的转型探索。更名是简单的,内涵的改变才是关键。秉持“循环”这一可持续发展思路,循环经济示范园在不断摸索中前行——在产业调整升级基础上通过必要的“补链”和发展一些非化工产业对化企搬迁项目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加以处理和吸收;跳出化工公司搬迁工程的局限,按照园区发展理念进行建设,从而使化企搬迁的各项公用工程得到高效利用,实现区域发展与公用工程之间的有效循环。
2008年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年份。这一年,中盐红四方环保搬迁项目在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由中盐总公司出资重组合肥市属化工公司,并实施环保搬迁,将原本分散的污染集中起来加以治理,实现“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和“零排放”,此举标志着合肥的化工产业在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这一全新平台上实现整合,从分散变集中,化工产业由弱变强。而循环经济示范园为了整个合肥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另辟蹊径瞄准新材料
2008年,马钢冷轧薄板和钢材深加工项目正式落户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这为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开启非化工项目发展之门奠定了基础。2010年1月,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迎来重大政策机遇:年仅4岁的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被国务院纳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
与此同时,循环经济示范园依托《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委托安徽省工程咨询院编制了《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瞄准新材料产业,着力打造“皖江新材料产业基地”,重点发展以中盐合肥化工基地为基础的新型化工材料,发展以马钢高强度汽车、家电薄板为基础的新型金属材料,发展以住宅产业化为主导的新型建筑材料等。
2010年,园区引进了以江苏通达为龙头的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等项目。2011年,又引进了以上海正帆为龙头的电子气等特种电子材料项目。2012年,又引进了国皖液化天然气等清洁能源项目。坚定转型,科学转型,承接转型,加快转型,循环经济示范园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的努力已持续数年。
2014年9月18日,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又一新材料项目破土动工,该项目年产500吨硒系列新材料产物,由安徽思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投资。项目投产后将实现年销售收入4.5亿元,税收720万元。该项目总投资11138万元,主要产物包括100吨单质硒、100吨太阳能用高纯硒、200吨二氧化硒和100吨亚硒酸钠。据了解,无机硒主要应用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玻璃、陶瓷、颜料、打印用硒鼓、电子、光学、冶金、蓄电池、化工、金属表面处理、饲料、保健品、生物肥料、生物制药化妆品等十几个行业。有机硒主要用于茶叶、食品、饲料、保健品、医药、烟叶等行业。此外,该项目的运营还可以有效配套合肥市的光伏产业。
“截至2012年底,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共婉拒化工项目97个,婉拒投资额近77亿元。”以实际数据为证,显示出了肥东县委、县政府的科学发展态度。“决心痛下,失去的是一些经济指标和在各种评比排名中的位次,收获的却是发展质量。”
打造现代化新型工业城
如今走进园区,一座厂房林立、以大项目为主的生态工业新城拔地而起,“花园式”的化工公司不仅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化工产业的认知,更让人感受到循环经济示范园以循环经济改造传统产业的有效探索成果。其经济总量从“名不出肥东”到合肥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极,让人刮目相看。截至目前,园区共引进5000万元规模以上项目60个,包括中盐、马钢等投资超百亿的特大型项目2个,协议总投资额达350多亿元,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500亿元。目前已建成投产项目25个。
纵观合肥的开发园区,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完备。位于合肥东郊30公里处,规划总面积35平方公里,启动区10平方公里。自2006年3月正式开建以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各项基础设施,拥有专用码头、专用铁路和高速公路组成的叁栖交通物流体系和水、电、气、热等丰富的公共资源,其中合肥首座工业水厂、自建的专用铁路、专用码头等基础设施更为一般的开发区少有,被评为“安徽省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和安徽省投资环境十佳开发区”。随着繁华大道东延,这里的交通优势将更加明显,不仅仅是发展工业,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空间也极大。
近年来,园区瞄准主业,以招商引资为动力,发展活力显着增强。园区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内部管理,制定了《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项目入园协议前期并联初审管理办法》,全面规范程序,提高工作质效。仅2014年上半年,园区共已接待客商36批次;外出招商3次;上报并通过县级预审项目7个,分别为总投资8亿元的安徽建工集团住宅产业化研发及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2.9亿元的中盐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总投资约10.2亿元的汽车配件产业集中区项目;总投资6062万元的合肥友邦保温材料项目;总投资1.5亿元的合肥亚太家用清洁及护理用品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2.1亿元的合肥日月钢构件热镀锌项目;总投资12.9亿元的马钢(合肥)板带深加工项目。总投资2亿元的合肥山峰电缆成套设备项目完成签约。重点在谈项目9个,其中有4个项目已达成初步投资意向。
转型给园区带来了活力和发展,结出了累累硕果。今年10月份,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被定为“安徽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标志着该园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新型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转型升级永无止境,科学发展方兴未艾。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将按照“区域发展生力军 ,群众致富筑路人,巢湖治理排头兵”的理念,力争早日成为地区崛起的主引擎,为肥东县域经济发展和合肥“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建设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