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昔日曹妃甸上惟一的建筑——旧灯塔依然迎风傲立,但它作为“曹妃甸名片”的地位,已被首钢京唐钢铁厂那两座“身高”128米的高炉取代。这两座5500立方米特大型高炉,是我国钢铁产业的“巨无霸”,每年可产钢铁970万吨。
“有人说首钢搬迁是怕污染北京,而曹妃甸不怕污染,这完全是个误解。”首钢京唐钢有关负责人笑着说:“实际上,这是一家完全新建的集国际最先进设备和技术于一体的钢铁公司。”这家按照“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构想迁建的公司,对余热、余压、余气、废水、含铁物质和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基本实现废水、固废零排放。吨钢能耗、水耗、烟粉尘排放、二氧化硫排放等指标均达到国家或世界先进水平。
曹妃甸将循环经济作为立区之本,坚持走以循环经济为主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新上项目必须在钢铁、石化、电力、物流、装备制造、海水淡化为主导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上,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杜鹰表示,《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安排的重大项目,全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有的甚至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宁可建得慢一点,也要为后人留下科学发展的空间。”体现出河北人对大海的心存敬畏、珍惜有加。在河北的海岸线上,都标有发展红线,为的是守护蔚蓝色的大海,守住一湾诗情画意。
“让生产力布局向沿海转移,为全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助力”
在发达地区普遍遭遇土地制约、空间难以施展时,河北沿海地区可供开发利用的非农用地、滩涂和浅海,居然还有3000多平方公里。
河北经济总量已达2.4万亿元,位居全国第六,但产业结构偏重,资源能源供应日趋紧张,环境污染和节能减排压力日趋严重。河北年产钢铁、水泥均超1亿吨,年产玻璃1亿重量箱以上,全省碳排放强度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2011年全省有4项指标未完成预期目标,其中就包括氮氧化物排放量超标。
作为全国第一钢铁大省,河北钢铁的能耗、水耗分别约占全省工业的40%和30%,产值贡献却只有约20%,而2010年,河北骋顿笔占全国的5.1%,却消耗了全国41.7%的铁精粉、8%的煤炭和6.5%的电能。为此,河北省委、省政府几届班子都明确提出:钢铁产能一吨都不能增加了!为了控制能耗和污染排放,河北省正在实施的《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有近90%的排放限值严于国家标准,有4项限值填补了国标限值的空白。
但钢铁又是河北第一支柱产业,是河北的钱袋子,整个行业的兴衰直接牵涉着上千万人的饭碗,又不能舍弃,怎么办?河北的选择是:新增产能与淘汰产能“等量置换”或“减量置换”,鼓励和引导钢铁产业向沿海转移,在转移中完成设备和技术、效益的升级上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