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免费无遮挡无码永认

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生态产物——巴渝乡村“生态引擎”更强劲

来源:人民日报 2024-10-12 16:02 浏览量:8996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其中,山地丘陵面积占九成以上,大山大江给予了重庆宝贵的生态资源,保护好、利用好绿水青山,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随着农业废弃物得到综合利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生态产物不断“上新”,巴渝乡村“生态引擎”更强劲,巴渝和美乡村“颜值”更靓、生态底色更厚。

秸秆、畜禽粪污变废为宝

9月9日,一辆辆满载水稻秸秆的小货车开入垫江县周嘉镇雨山村的再生资源回收工厂。厂房中,一垛垛秸秆堆起数米高,工人正忙着堆码、搬运,一旁的机器则将秸秆加工成垫子等制品。

“秸秆以前没人要,现在却成了宝。”周嘉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钟娟说,过去,不少农户把秸秆一烧了之或者草草还田,不仅污染环境还影响二次耕作。周嘉镇开始探索秸秆的经济价值,让村民利用秸秆增收,从而逐渐减少焚烧秸秆行为。

如今,镇里通过引入业主,建起5个收储点、5个秸秆制品厂,镇上几家化肥厂也开始用水稻秸秆和花椒秸秆加工有机化肥。“全镇秸秆离田利用率在80%左右,秸秆产业带动约1500人就业,取得了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双赢’。”钟娟说。

同样把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的,还有璧山区正兴镇。近年来,正兴镇农业产业快速发展,生活垃圾、畜禽粪污成了当地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当地投入资金建设了1.49万个户用垃圾分类收集桶,4个镇级再生资源回收站。如今,镇里正逐步落地绿色产业循环生产园区,计划将生活垃圾等转化为电力、肥料等可利用资源。

“目前我市已在26个区县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0%以上,处于全国中上水平;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1.4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推动污水处理、垃圾分类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这需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九龙坡区中梁山西侧丘陵地带,农村居民居住分布不均,收集、处理生活污水是一大难题。于是,村民将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不仅影响居住环境,还污染了土壤。

在西彭镇东林村,当地开展了“美丽庭院”评比活动,带动村民通过评比形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当地还将生活污水就地进行处理后,用作农业灌溉用水。镇里还在东林村修建了双达标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站可以在达标出水和灌溉用水两种模式间自主切换,在灌溉用水模式下,控制系统将自动调节污水中的氮、磷比例,让处理后的污水在保留营养物质后再还田利用。”九龙坡区人居环境建设中心主任谢玮说。

借助东林村的成功经验,近年来九龙坡区在农村地区推广建成76座污水处理站,走出了一条通过污水资源化利用改善人居环境的新路子。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群众既是受益者,也是责任主体。

巫山县福田镇曾是当地主要产煤区,靠煤而兴后,当地生活环境却变成“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近年来福田镇的镇村干部建立起环境保洁队等队伍,引导村民参与清洁行动,镇上人居环境逐渐变得干净、整洁。去年,福田镇上榜2023年度全国村庄清洁行动10大典型案例。

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行政村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55.6%,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9%。

“含绿量”变“含金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振兴,还可以将绿水青山中蕴含的生态资源变成村民增收的生态产物。

9月10日,在荣昌区双河街道万亩麻竹种植基地,竹农正在采摘新鲜的麻竹叶。他们把麻竹叶打包后运往荣轶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轶公司)加工厂,进行筛选、包装和腌制等初加工处理。今年,该公司已累计销售麻竹叶600余吨。

早在2003年,双河街道就开始大面积引种麻竹,他们推出的麻竹叶、麻竹笋等生态产物在市场上走俏,其麻竹种植面积也逐渐超过1万亩。然而,由于竹农经营分散、管理粗放,导致种植规模虽然在扩大,但产量、质量并未随之提高,产物价格也每况愈下。当地一度出现“麻竹田间随处见,笋叶丰盛无处去”的情况。

2022年,双河街道与荣轶公司合作,探索麻竹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的道路。荣轶公司总经理陆钻和团队将流转的2万亩麻竹进行改造后,以35亩为一个作业单元,免费分包给当地竹农,竹农按照公司制定的标准进行精细化管护,公司负责对产物进行回购。

2023年,双河街道麻竹产物平均增产40%,麻竹全产业链带动1000余户农户户均增收1.2万余元。

在梁平区猎神村,当地通过关闭矿山、开展生态修复等措施,发展起竹加工业等产业。如今,村集体收入已由2017年的41万元增长至2023年的334万元。

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我市生态特色产业综合产值达5200亿元,未来我市还将深入实施千亿级生态特色产业培育行动,打造10条100亿元以上的生态特色产业链,让更多“含绿量”高的产物变成“含金量”高的产业。


关注中循协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