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碳达峰碳中和”、“创新驱动发展”及《对于进一步完善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实施方案(2023—2025年)》(发改环资〔2022〕1885号)等文件精神,持续推进循环经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激发循环经济主体核心创新能力,增强绿色先进技术源头供给,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2023年5月17-19日,由国产精品免费无遮挡无码永认主办的“2023全国循环经济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在湖北武汉召开。
2023全国循环经济科技创新工作会议现场
会议以“绿色循环发展新征程,科技创新驱动新引擎”为主题。出席会议的领导、嘉宾有国家科技部社发司副司长傅小锋(以线上视频形式出席);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碳达峰碳中和推进处处长王静波;湖北省发展改革委环资处处长肖慧敏;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夏军;国产精品免费无遮挡无码永认会长朱黎阳;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主任陈其针;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全球环境处(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处)处长仲平;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计划协调与信息处处长张巧显;武汉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张一敏;北京工业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吴玉锋;方圆标志认证集团绿色低碳事业部总经理李臣;国产精品免费无遮挡无码永认副秘书长管世翾。
出席会议的还有协会科技奖、科技评价、团体标准、技术创新体系创新主体单位、公司标准领跑者、循环指数认证、会议优秀论文等相关单位代表,以及循环经济领域从事科技创新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事业单位的科技管理人员和新闻媒体代表近300人。
国产精品免费无遮挡无码永认会长朱黎阳致辞
会议致辞阶段,首先由国产精品免费无遮挡无码永认会长朱黎阳致辞。朱会长围绕会议主题对循环经济支撑新时代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助力“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和协会近年来推动行业科技创新成效进行了系统阐述。朱会长认为,循环经济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途经,在支撑经济和社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重点介绍了循环经济在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支撑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助力二氧化碳减排和推动绿色生活方式逐步普及等方面的贡献。朱会长围绕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指出,循环经济科技创新体系是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大循环经济领域技术研发和成果推广,完善循环经济科技创新体系,将为构建更加完备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实现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朱会长最后强调,协会将按照国家有关科技创新工作部署要求,重点开展循环经济领域成果奖励与评价、循环经济标准化、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等工作,进一步夯实科技创新服务职能,激发行业技术创新活力,持续推进循环经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湖北省发展改革委环资处处长肖慧敏致欢迎辞
湖北省发展改革委环资处处长肖慧敏致欢迎辞,对来武汉出席会议的专家领导和代表表示热烈欢迎。肖处长阐述了湖北落实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战略的有关举措和成效,表示本次科技创新会议主题鲜明,为湖北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参考的循环经济技术、模式和管理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国产精品免费无遮挡无码永认副秘书长管世翾主持
会议主旨演讲和主题报告阶段,由国产精品免费无遮挡无码永认副秘书长管世翾主持。
国家科技部社发司副司长傅小锋做主旨讲话
主旨演讲阶段,首先国家科技部社发司副司长傅小锋以线上视频方式围绕“科技支撑‘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做了主旨讲话。傅司长从国际国内宏观战略角度指出,循环经济已成为全球绿色发展的重大战略,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是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推动固体废弃物的高质量循环利用,为双碳目标实现提供有力科技支撑。傅司长强调,科技创新是实现循环经济提质增效的核心驱动力,近年来科技部通过863、科技支撑、重点研发计划等部署了一批循环经济科技研发项目,有效支撑了循环发展引领行动的战略部署。傅司长还概述了“十四五”期间科技部联合各部委部署的“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的有关情况。最后强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多层次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体系,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希望协会能够继续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循环经济高质量,促进循环经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技部将继续联合各部委支持循环经济科技创新工作,进一步优化科技计划的实施方式,为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目标实现提供科技的保障。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碳达峰碳中和推进处处长王静波做主旨讲话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碳达峰碳中和推进处处长王静波,围绕“深化循环经济科技创新,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做了主旨讲话,总结了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有关工作部署以及近两年取得的进展成效;王静波处长指出循环经济在推动绿色转型、提高资源产出率和实现双碳目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王静波处长指出,循环经济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未来将进一步通过循环经济科技专项、加大技术创新主体支持力度和加快技术转化利用、鼓励循环经济模式创新和完善技术评价体系等方式推进循环经济高质高效发展。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循环经济发展要有新目标、新使命、新要求,希望通过本次循环经济科技创新会议,可以汇集新理念、探索新路径、分享新技术,推动循环经济取得更大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夏军做主题报告
主题报告阶段,首先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夏军做了题为“面向循环经济的城市水安全与绿色发展”的主题报告。夏院士阐述了城市化的水安全与绿色发展、城市水循环系统的应用基础、智慧管理与水循环系统综合等方面内容,对双碳背景下城市生态建设与提高循环经济效能等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全球环境处(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处)处长仲平做主题报告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全球环境处(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处)处长仲平做了题为“我国碳中和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展望”的主题报告。仲平处长首先介绍了碳中和技术体系的构建背景、依据及思路,对循环经济创新方向进行阐述。仲平处长认为,循环经济将是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有力举措、逐渐成为国际科技合作的热点领域,强调循环经济发展需科技创新、法律法规、公众参与等多方面共同发力;仲平处长最后分析了我国碳中和面临技术研发、市场机制、政策激励等方面挑战,希望循环经济科技创新能为实现碳中和发挥更大作用。
武汉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张一敏做主题报告
武汉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张一敏做了题为“长江大保护,黑色金属工业减排减碳降污创新与实践”的主题报告,指出规模化消纳高质利用高钙、高硫尾矿/尾渣对长江大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张教授围绕行业关键难题,详细阐述了固废资源化最新取得的技术突破,对提高我国尾矿/尾渣固废资源化利用水平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北京工业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吴玉锋做主题报告
北京工业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吴玉锋,做了题为“循环经济科技创新趋势探讨与多元复合固废循环利用研究进展”的主题报告。吴玉锋教授首先剖析了国内外绿色发展整体形势,结合典型案例阐述了科技发展趋势,最后围绕以电子废弃物、退役新能源器件、废杂聚合物等为代表的多元复合固废循环利用问题,进一步介绍了多元复合固废循环利用相关技术取得的突破及其对典型固废循环利用减污降碳效应评估进展情况。
方圆标志认证集团绿色低碳事业部总经理李臣做主题报告
方圆标志认证集团绿色低碳事业部总经理李臣,做了题为“提高循环指数 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报告。他首先介绍了循环指数概念及标准应用范围;认为循环经济已达到高质量发展阶段,有必要通过循环指数评价,打造循环经济领域相关行业领导者,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最后围绕循环指数的评价要点、相关程序和证书标识设置进行了详细介绍,为公司开展循环指数评价相关工作提供了参考。
本次会议还围绕循环经济专业领域,结合科技创新主体研究与应用情况,由中科院过程工程所、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建工资源循环利用有限公司、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组织召开了固体废弃物处理、循环经济碳减排及颁颁鲍厂、建筑垃圾资源化、面向双碳战略的新能源和矿山绿色循环发展五个技术研讨会。
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研讨会
循环经济碳减排及颁颁鲍厂技术研讨会
建筑垃圾资源化技术研讨会
面向双碳战略的新能源技术研讨会
矿山绿色循环发展技术研讨会
5月19日,参会代表对格林美武汉动力电池再生技术有限公司产业园项目进行了现场参观考察。
会议期间,协会还举办了“2022年国产精品免费无遮挡无码永认科学技术奖颁奖仪式”,邀请嘉宾为科技奖获奖单位颁发了奖励证书;为2022年循环经济技术中心和循环经济工程实验室依托单位、再生骨料公司标准“领跑者”单位、循环指数认证单位和会议优秀论文等颁发了牌匾和证书。颁奖期间,中南民族大学音舞学院为与会代表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以下是部分项目颁奖现场合影。
2022年度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奖项目代表与嘉宾合影
2022年度协会优秀创新人才奖获奖代表与嘉宾合影
2022年度再生骨料公司标准“领跑者”单位与嘉宾合影
会议优秀论文作者与嘉宾合影
参加代表表示,会议兼顾政策宣贯、权威报告与技术研讨等多方面,形式新颖,内容务实,有利于凝聚行业共识,交流创新经验,对提升循环经济领域技术创新水平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对循环经济科技创新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会议得到了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建工资源循环利用投资有限公司、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康恒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金隅北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鹏达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鑫联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鸿翔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交工新材料有限公司、佛山市佳利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动力电池再生技术有限公司、杰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电机学院、重庆文理学院、江苏隆昌化工有限公司、湖北兴达石化设备有限公司、中南民族大学、江阴硕人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